【儒学的发展】 北宋建立以后,统治阶级除了在政治上加强集权统治外,还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建立起一套能把自然观、认识论以及道德修养方法结合起来的精致哲学,使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解释更有利于达到全面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于是,在北宋庆历以后逐渐形成了以探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变化的法则,以之论证伦理纲常,寻求以治国安邦的答案为核心的新儒学——宋学。同时,以租佃关系普遍化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佛道儒三家的长期互相斗争融合,也都为宋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思想资料。
宋初以来,思想家们继承了唐代疑经学派的传统,冲破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探究儒家经典的原本义理,开创了儒学研究的新方法,至宋神宗时期,宋代儒学呈现了门派众多、相当繁荣的发展局面,代表性的学派主要有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等。其中二程“洛学”由于门人众多,思想学术流传日广。特别是“元佑更化”后,王安石新学屡遭清算和打击,渐趋衰微,“二程”学说则借势逐渐兴盛起来。宋学也渐渐转变为注重“内省”工夫、专讲道德性命的“理学”,并在南宋学者朱熹身上集于大成。
朱熹(1130—1200) ,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和后人编成的《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张载以及佛道各家学说,完成了由宋学向理学的转变,建立起庞大的理学体系。朱熹生前,由于他的“正心诚意”说教不被宋孝宗欣赏,所以尽管其学术思想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却未被官方看重。直到南宋理宗时期,才受到朝廷重视,理宗皇帝钦赐朱熹谥号,又撰文褒扬朱熹及其理学,追封他为信国公,并确立了理学作为官方哲学思想的地位。
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理学的另一门派,即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 1139—1193) ,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金奚谷)人,以其讲学于江西贵溪象山,世人称象山先生。陆九渊糅合思孟学派学说和禅宗思想,继承了程颢天即理、天即心的观点,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建立了被称之为“心学”的理学体系。陆九渊与朱熹同样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但陆九渊却认为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发。他从“心即理”出发,反对朱熹即物穷理的道德修养方法,主张“发明本心”即可。陆九渊和朱熹曾经就治学方法,即认识论问题,在信州鹅湖寺进行辩论,其后又就本体论问题进行通信辩论。这些辩论虽然以双方各坚持己见而告结束,但通过辩论开创了反对盲目追随附和朱熹学说的新学风,激发了学者们深入思考的动机,使两大学术流派在互相辩难中不断发展。
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同时存在的,还有陈亮的“永康学派”和叶适的“永嘉学派”。两者都强调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并对理学家提倡空谈,脱离社会现实的恶劣风气,予以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们的思想是当时浙东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曲折反映,代表了这一地区的工商业者、地主阶级改革政治,振兴国力以抵御外侮,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的要求。
【科技】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是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卓越成就。火药在北宋初年开始应用于军事。由于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制造火药武器已经成为北宋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之一,火药配方更趋科学合理。宋朝与辽、金的战争推动了火药武器的进步,在北宋末年的汴京保卫战中北宋军队使用的火药武器就有火箭、火炮、蒺藜炮、霹雳炮等。南宋以后出现了管形火药武器,宋理宗时又发明了“突火枪”。
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布衣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发明不久,便在北宋的印刷业中得到推广运用。
早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磁性材料指极的原理,发明了被称作“司南”的指向仪器。至北宋时,人们进一步发明了人工磁化技术和磁针的装置、使用方法,制成了指南鱼、指南针在北宋当时就被应用到了海上航行中。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他晚年用笔记体写成的著作《梦溪笔谈》,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医药、动植物等广泛领域,荟萃了当时中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成就。
在天文学方面,也涌现了许多着称于世的新成就。北宋一代先后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恒星观测,取得了大量新的数据,著名的苏州石刻天文图,所刻恒星就有1 430多颗。在河北宣化县的辽代墓葬中还发现了中国传统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东西合壁的彩绘星图。南宋杨忠辅主持修订的《统天历》,所记回归年长度为365.242 5天,被元代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时所采用,与当今世界通用的格列高利历的数值一致。北宋在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天文仪器的制造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宋哲宗时由苏颂和韩公廉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
贾宪是北宋时的著名数学家,着有《黄帝九章算经细草》等,他提出的立成释锁法(即开方术)弥补了中国传统数学中开方术的不足,并由此列出开方算表“开方作法本源图”。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着有《数书九章》等,他继承了贾宪等人的研究成果,发展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创立了完备的“正负开方术”。南宋数学家杨辉,着有《详解九章算法》、《杨辉算法》等,他继承了沈括“隙积术”成果,创立“垛积术”。李冶是金元之际的著名数学家,着有《测圆海镜》等书,是中国古代数学最早讲“天元术”的著作,解决了一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