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八章>>第四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宋初书法经历了由冲破唐代尚法书风的束缚而向尚意书风转变的过程。宋仁宗时的蔡襄大胆打破人们对唐代书法的迷信,在书法风韵和审美情趣上直追二王,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开拓者。蔡襄与后来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四大家,而以苏轼成就最大。宋徽宗是宋代仅次于上述四大家的著名书法家,他对唐楷进行改造,创立别具一格的“瘦金体”。书法专着的形成也是此时期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宋徽宗敕撰《宣和书谱》、米芾着《书史》、姜夔作《续书谱》,以及曹士冕的《书法谱系》、陈樽的《负暄野录》等都是专论书法的名著。
    宋代绘画中以山水画的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由五代入宋的画家李成。北宋后期,画院画家们抛弃了模仿李成等人的画风,在恢复唐代清山绿水创作风格中又有所创新,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南宋山水画则以李唐创立的以刚性线条与笔势猛烈的“斧劈皴”为特征的技法影响最大。两宋之际,文同创立了不求形似,但求神韵情趣的所谓文人画,经苏轼提倡,风行当时。宋徽宗是花鸟画的高手,开创了强调反映创作对象真实性和描绘生动细腻的“宣和体”画风。北宋中期以后的文人花鸟画中以梅、竹、兰、菊、松、枯木为题材,表现文人高洁、傲骨、脱俗品行的绘画逐渐兴起。在人物画中,以世俗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也开始增多起来,尤其北宋中期以后,以世俗生活为创作题材已经成为人物画的主流,著名的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南宋李嵩的《货郎图》等。
    【市民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局势的稳定,在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都比较发达的城市中形成了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与之相适应,产生了反映市民精神面貌和满足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市民文化,诸如话本、戏曲、杂技、伎艺等。
    在两宋的城市中,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北宋都城汴京形成了固定的娱乐游艺场所,称作“瓦子”,又称瓦舍、瓦市、或瓦肆。每一处“瓦子”由若干座用栏杆围成的表演各种伎艺的勾栏组成。瓦子勾栏成为市民文娱游乐的重要去处,市民的文化生活就主要在这里展开。
    话本,又称“平话”,主要分为讲史与小说两种。宋代的“话本”流传到今天的主要有《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京本通俗小说》等。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元明清时期长、短篇白话小说的形成。
    戏曲包括歌舞与讲唱相结合的鼓子词、诸宫调和傀儡、影戏、杂剧、南戏等形式。
    球类活动称之为蹋鞠、蹴鞠、球鞠之戏,分为以足踢球和以杖击球两类,是集游戏娱乐和体育锻炼于一身的健身活动。


岳麓书院


宋代瓷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