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课程学习 -- 第五章 -- 第二节
第二节   幼儿自我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2]    当前页[1]
《纲要》提出:“幼儿园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自己,”也即“自我认识”,就是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等。只有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让幼儿进行自我的教育。开展幼儿自我教育活动有助于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恰当地表达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幼儿会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幼儿自我教育活动可以按照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类型进行设计和实施。
一、自我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自我认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而自我评价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幼儿园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相貌等;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老师和同伴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幼儿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自我概念的,因而社会交往的成功与否对儿童自我的重新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只有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人际间信息、观念的交流,个体才能获得丰富可靠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协调起来,构成统一协调的自我概念。
为此,幼儿园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认识自我,逐步形成自我概念。例如:
围绕着生理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小小的我”(托班)、“长大的我”(小班)、“了不起的我”(中班)到“独一无二的我”(大班),一级“我长大了”(参见案例赏析二)、“特别的我”等主题活动,其目的是让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简历正确的自我概念。
围绕着儿童心理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我的能力”、“才艺展示会”、“露一手”、“喜好大交流”、“特长大表演”、“爱心大放送”等主题活动,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围绕儿童社会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等,使儿童通过交往,调节伙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自我评价一般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往往会发生一些偏差。例如幼儿一般有比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对自己优点的评价总是高于别人的评价,而对自己缺点的评价又总是低于别人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优点展示”,让小朋友都来找找同伴的优点。这个活动使幼儿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评价同伴的过程中,既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又从同伴的优点展示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关注周围的同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人。教师还将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之成为经常性的评价活动。
二、自我体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所谓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学前期自我情绪体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主要有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成功感、自豪感、挫折感、羞耻心、内疚感等,它们都是儿童成长与今后成才不可缺少的社会性品质。幼儿园要精心设计和实施让儿童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其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感受到趣味性、愉快感、成就感等。
比如:自我表现活动“认识钟表”、“我知道……、“小博士”、“我能行”、“我的小手真灵巧”等,生活自理服务活动“我会自己洗……”系列主题、“谁的小手最能干”、“自制鸡蛋羹”(照片欣赏)等,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为集体服务活动“今天我做值日生”、“修补图书”、“帮厨房阿姨拣菜”、“帮助残疾人(参见案例赏析四)”等,可以培养幼儿的成就感、自豪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挫折感、内疚感、羞耻感等情绪情感。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幼儿的自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实施教育。
三、自我控制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言语和行动的控制和制约。自我控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就是自己发动与支配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如坚持每天上学,坚持见面时和老师、同伴主动打招呼,坚持使用礼貌用语等,都是自我发动与支配的结果;二是制止作用,就是自己根据当时的情境,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如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等,都是自我控制的结果。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组成。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实施自我控制教育活动,如游戏“一个小宝两个样”,通过分析幼儿在在家和在幼儿园不一样的礼貌表现,帮助幼儿认识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幼儿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又如通过观看儿童卡通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一些故事,比如其中的一个故事“一天没精神”,使幼儿了解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重要性;《他摔跤了》,让儿童懂得保持幼儿园教室地面干净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自我控制教育方面的主题内容,如“小熊过桥”(不怕困难)、“猴子学样”(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自我控制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幼儿自我教育活动案例例举
【活动设计一】小小辩论赛(中大班)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到与别人交流沟通的乐趣,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能围绕自己的观点,用清晰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理由;能专心地听,学习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
3.能与同伴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接纳别人好的意见。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看辩论赛,知道什么是辩论。
2. 环境材料准备:将座位按红队和绿队分成两组,分别贴
上字条“ 玩具可以带到幼儿园”“ 玩具不能带到幼儿园”;自制“ 最佳辩论手”奖牌。
活动过程
1. 引出话题。
(1)老师针对“ 班上的一些孩子提出想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的事,以商量的口吻向幼儿征求意见,提出讨论主题:自己的玩具能否带到幼儿园来?
(2)幼儿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2.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1] [2]    当前页[1]
   上一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