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辩论游戏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
(2)幼儿按自己的观点分别组队。
(3)幼儿明确自己的观点,懂得参与辩论的规则。
(4)开展辩论。
鼓励双方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
老师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反驳别人的观点。
3.鼓励幼儿推选出“ 最佳辩论手”。
选出“ 最佳辩论手”,鼓励幼儿大胆评价:你觉得谁是最
佳辩论手?为什么?引导幼儿明白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辩论
手,鼓励幼儿敢于承认别人的优点。
4. 引导幼儿从对立的双方转变成合作的双方,共同协商
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产生与同伴商量解决问题的愿望。
让幼儿明白双方的理由都有道理,必须承认别人说得正确的理由,学会接纳别人好的意见。
(2)鼓励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l 以商讨的形式解决大家的问题———玩具是否可以带到幼儿园来,建议在班上建立定期的玩具分享日。
l 引出新话题:共同制定“ 玩具分享日”的规则。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结合辩论时大家提出的各种理由,与老师、同伴共同商讨制定活动规则。与同伴自由交流自己在“ 玩具分享日”的打算。
【活动设计二】了解自己的情绪(小班)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辨认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去感知、判断人的情绪,知道良好情绪使人健康、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的道理。
2.在不断进行观察、感知、辨认、判断活动中提高观察力、情绪识别能力、记忆力,促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发展。
3.在与他人互动中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体验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七个表情面具(大笑、微笑、厌恶、生气、哭泣、愤怒、害怕)。
2.用大型图纸做一个脸谱转盘,在转盘的圆心放一根可随意旋转的指针。
3.“我的情绪”图表、托盘、水彩笔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录像导入,谈话引题。
(1)请幼儿带着问题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片断。
问题①:“你看到了录像中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问题②:“小朋友为什么在笑(哭、生气)?”
(2)谈话:
①引导幼儿从录像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出发,回答自己的观察结果。
②让幼儿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初步获得关于情绪的知识。
师:“请你想一想,平时在幼儿园中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遇到高兴的事,你的表情会怎样?遇到不高兴的事呢?”
(3)师小结:通过表情辨别可以判断他人的情绪。
2.游戏1:“变脸”。
(1)师(出示表情面具,如图1)说明游戏规则:让幼儿同时观察面具的各种表情,并尝试判断和描述表情。
(2)引导幼儿讨论将几个表情面具从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两方面去归类,初步知道表情与情绪有一定关联以及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
(3)师小结:“情绪可分为‘喜’、‘怒’、‘哀’、‘乐’四种类型。‘喜’、‘乐’都属于良好的情绪,如微笑、大笑等,我们也可以说‘心情好’;哭泣、生气等属于‘怒’、‘哀’的情绪。我们也可以说‘心情不好’。”
3.游戏2:“玩脸谱转盘”。
(1)介绍玩法。
玩法①:每次请1位小朋友上来玩转盘,转动指针,指针指到哪一处脸谱,这位小朋友要试着做出这种脸谱的表情,判断出情绪大类(好的或不好的情绪)。并说说自己对这种情绪的感受。
玩法②: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玩转盘,其他小朋友根据指针指到的脸谱,做出相应的表情,该小朋友则说出是什么表情,并谈谈对这种情绪的感受。
(2)师小结游戏情况,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判断等知识的掌握。
4.画出自己的脸谱娃娃。
(1)出示图表,要求幼儿会用各种脸谱娃娃表现相对应的各种情绪,并用“V”或“X”表示喜欢或不喜欢此种情绪。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根据图表,分组讨论,初步懂得学习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①引导幼儿讨论:情绪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图中你喜欢哪些情绪,不喜欢哪些情绪,为什么?”
●知道不良情绪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你在什么时候会哭、会愤怒?你想用什么方法使自己情绪变好呢?”
②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归纳小结:在不高兴或害怕、想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不高兴的原因讲给别人听,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去跑步、做游戏等,慢慢就会把不高兴的事给忘掉了。要经常对人笑口常开,主动和同伴玩,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这些好的情绪才有利于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5.师幼共同复习(幼儿已学过的舞蹈) “快乐舞”。
体验好的情绪带来的愉悦感受。在舞蹈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布置表情日历栏,引导幼儿学习用脸谱娃娃进行表情日历的记录。
2.开展“小小心理咨询师”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