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由存在主义哲学家创作的、直接体现存在主义观点的文学。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它主要表现世界的荒诞与无秩序,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以及人的失落、异化、孤独、焦虑等情绪,较准确地传达了战后西方知识分子的心态;同时,它也以“自我选择”的自由,激励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而着力于开掘哲理的深度。代表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和波伏瓦。
三、名词解释
1.存在主义文学。
指由存在主义哲学家创作的、直接体现存在主义观点的文学。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它主要表现世界的荒诞与无秩序,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以及人的失落、异化、孤独、焦虑等情绪,较准确地传达了战后西方知识分子的心态;同时,它也以“自我选择”的自由,激励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而着力于开掘哲理的深度。代表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和波伏瓦。
2.荒诞派戏剧。
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后来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尤涅斯库和贝克特。
3.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以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夸张到荒谬程度的幽默手法嘲讽荒诞的世界、人生以及压迫人的社会环境。它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还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它是一种使人苦笑不得的幽默;塑造的都是一些“反英雄”式的人物;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反小说”的方法。美国作家海勒、品钦等成为黑色幽默的重要作家。
4.新小说。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随后影响欧美及东方诸国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拒绝一切小说传统,反对小说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结构、贯串的情节、鲜明的人物、规范的语言。非意义化、非情节化、非人物化,是新小说派三个最基本的论点。代表作家有西蒙、罗布-格里耶、萨洛特等。
5.魔幻现实主义。
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既有对本大陆传统文化的寻本探源,又有对欧美现代主义的广泛吸收。因而构成了它独特而斑斓的色彩。它的基本特征为“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作家们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反映论,而是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荒诞,构成了一个真假、虚实、真假难辨的艺术世界。代表作家为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
6.“境遇剧”。
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这种戏剧不是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萨特将这些戏剧称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为“自由剧”。萨特共有11部“境遇剧”,有代表性的是《禁闭》《苍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