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十四章 中古亚非文学->本章练习

三、名词解释

1.和歌。

和歌是日本古典格律诗歌的总称。自奈良时代起,也称“倭歌”、“倭诗”或“大和歌”。和歌这一名称,是因为要和自古以来在日本流传的汉诗相对而言,大意就是大和之歌,即日本诗歌。和歌包括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佛足迹歌等。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是《万叶集》。

2.物语文学。

物语文学指的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公元10世纪初)。

它是在日本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形成,并接受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

物语文学在产生之初就分为两大类,一为虚构物语,另一类为歌物语,这两类物语都是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们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美性。直到11世纪,日本出现了物语文学的典范之作《源氏物语》。

3.俳句。

日本江户时期兴起的诗歌形式,由和歌变化而来,最初作为余兴吟诵,以后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诗体。其诗歌形式短小,由“5,7,5”3句式17个音节组成,集中表现对事物瞬间的印象或感受,含蓄凝练。松尾芭蕉是俳句的代表诗人,被称为“俳圣”。。

4.悬诗。

阿拉伯从游牧散居部落时期就有赛诗的盛会。6世纪时,阿拉伯人在麦加附近的神庙举行赛诗活动,凡被选中的诗篇用金水书写在麻布上,悬挂在神庙供人们欣赏,因而被称为“悬诗”,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

5.玛卡梅。

“玛卡梅”意为“集会”,即在大庭广众上讲授故事。10世纪后,阿拉伯城市兴起,市民出现,体现市井生活的故事作品大量产生。“玛卡梅”也相应产生。它类似我国的说唱文学。“玛卡梅”体故事传入欧洲,引起巨大反响,对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的“流浪汉小说”产生了影响。

6.苏菲文学。

苏菲派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之一,它来自阿拉伯民间,强调内修与苦练。苏菲派诗人用诗歌形式阐释神秘、深奥的教义,产生了不少优美的抒情诗和动人的寓言哲理诗,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最有代表性的是莫拉维,他被看作苏菲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抒情诗集《沙姆斯集》和哲理寓言诗集《玛斯纳维集》被称作苏菲教派的经典。

1      2      3      4      5

本章学习结束,进入第十五章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