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学习:第一章 绪论 > 本讲自测

一、填空
1、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
2、普通话以 为标准音、 为基础方言、 为语法规范。
3、现代汉语共有 大方言区,它的基础方言是
4、 是北方方言的代表, 是吴方言的代表, 是湘方言的代表, 是赣方言的代表, 是粤方言的代表, 是闽东方言的代表, 是闽南方言的代表, 是客家话的代表。
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是《 》。
6、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 的、 的标准, 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
8、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推普工作方针是:大力 、重点 、逐 步 ;当前执行的推普方针是:大力 、积极 、逐步
9、“七五”期间,我们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汉语授课学校的 语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务活动的 语言、县级以上汉语播放的 电台、电视台的 语言和不同方言区、国内不同民族人员之间的 语言。
10、1997年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第 周为全国推普周。
正确答案

1、普通话
2、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3、7,北方话
4、北京话,苏州话(上海话),长沙话,南昌话,; 广州话(白话),福州话,厦门话,广东梅县话
5、《中华人民共 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6、明确,一致
7、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提倡,推行,普及;推广,普及,提高
9、教学,工作,规范,通用
10、三

二、名词解释
1、 普通话:
2、 民族共同语:
3、 基础方言:
4、 七大方言区:
5、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正确答案

1、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化民族共同语。
2、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形成基础的方言。能否成为基础方言,往往与一种方言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以及使用人口的数量多少密切相关。
4、七大方言区:依据汉语在不同区域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对汉语方言进行的区域划分结果。它们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5、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确立现代化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汉字的形、音、义各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三、简答
1、 什么是现代汉语,它有哪些存在形式?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的三项标准含义是什么?
2、 什么是民族共同语,什么是方言?一种方言要成为基础方言,通常需要 具备哪些条件?
3、 目前,我国进行的推普活动所确定的“四大语言”是哪些语言?将“教学语言”换作“校园语言”,是否妥当?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是否意味着所有的北京话读音都是绝对正确的标准读音?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它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存在形式。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的三项标准含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一个民族的部分成员使用的语言。方言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平时说到方言主要指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一种地域方言能否成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该方言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一种方言要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通常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中的某个或某些条件: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使用人口众多。
3、目前,我国进行的推普活动所确定的“四大语言”是:教学语言、工作语言、规范语言、通用语言。将“教学语言”换作“校园语言”,是否妥当,依赖于对“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的准确理解,要视具体情况来说。个人理解,教学语言,意味着将普通话用于课堂教学活动,教(教师)和学(学生)都要使用普通话;而校园语言,则意味着将普通话用于学校的一切场合。按此理解,在一些发达地区,将“教学语言”换作“校园语言”,没有任何困难和障碍。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将“教学语言”换作“校园语言”,可能存在困难和障碍;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有待于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因此,我们说目前,将教学语言一概地换作“校园语言”,不够妥当。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应该是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之后的更高级目标。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北京话读音都是绝对正确的标准读音。例如,“教室”的“室”,标准读音是shì,北京话中多读作shǐ;“允许”的“允”,标准读音是yún,北京话中多读作rún。可见,北京话中,有的读音并不合乎规范,并非所有的北京话读音都是绝对正确的标准读音。

四、分析
1、请分析北方方言何以成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2、请分析我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确立的推普方针与目前贯彻的推普方针有 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
正确答案

1、北方方言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它在汉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使用人数的众多。早在唐代,地属幽州的北京就是重要的北方军事重镇;辽代,北京成为五京之一;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话的地位日益显著。北京话作为官府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逐渐发展成为官话;在北方话基础上写成的文学名著流传四方,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此外,使用北方话者人数众多,占绝对优势,对其他方言区成员的影响日益增强。进入二十世纪,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文运动”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强化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话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最终形成了现代化民族共同语。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上的优势,使北方方言理所当然地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所以,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才会明确地把北方方言确定为现代化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2、我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确立的推普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八十年代以来贯彻的推普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五十年代,刚刚确立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和三项标准,多数人对普通话不熟悉,说不好、甚至不会说、听不懂,所以需要广泛宣传,大力提倡,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行,早全国范围内逐步普及;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普通话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熟悉,能说、会说、说得好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听得懂普通话的人更多,但说得特别标准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这个时期的推普方针有所调整,改为“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产生这些变化,主要原因还是推普形势和情况的发展变化。

五、论述
1、请结合实例阐述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比都具有哪些特点。
2、请就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的划分、代表话、使用人口给出概括描述。
正确答案

1、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比,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语音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没有复辅音。普通话音节中,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相连出现的情况。如:yi(只有一个元音i,没有辅音)、ni(辅音n出现在音节开头)、in(辅音n出现在音节末尾)、min(辅音m和n分别出现在音节开头或末尾)。 第二,元音占优势。普通话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不能没有元音;单元音(一个元音)可以自成音节,如“ā’yí(阿姨)”;复元音(两个或三个元音)也可以构成音节,如:“ài(爱)”、“yōu(优)”;还可跟辅音组合构成音节,如“shānlǐnɡ(山岭)”。 第三,有声调。现代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每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利用声调可以表达或区别意义。音节的声母、韵母相同时,声调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例如,hǎo(好,与“坏”相对)、hao(好)“mǎi(买)”、“mài(卖)”有别,就是由于声调不同区别的意义。另外,声调使音节之间界限分明,高低升降的变化使汉语具有了很强的音乐性。
  (2)词汇方面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词形短,单音节语素多。一般情况下,一个音节就对应着一个语素,单音节语素构成大量单音词或组成大量双音词。例如,“诗、歌、伟、大、忐忑、窈窕、诗歌、伟大”。 第二,双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古汉语中很多单音节词到现代汉语都被双音节词替代,如:目-眼睛、桌-桌子;现代汉语中的多音节词也往往减缩为双音节词,如:北京语言大学-北语、政治委员-政委。 第三,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复合构成的合成词特别多,例如:诗人、顽强、走红、网聊。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组合构成的派生词非常少,例如:石头、学者、第三、初十。
  (3)语法方面的特点主要有四点: 第一,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极少用形态。例如:“选择放弃”与“放弃选择”,语序不同,意义就不同;“选择”和“放弃”无论在短语中处于什么位置,词形上都没有变化;“我和妈妈”与“我的妈妈”,使用的虚词不同,意义也不相同。 第二,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例如:“地震”(词)、“地面震动”(短语)、“地面震动了。”(句子)都是主谓结构。 第三,词类与句法成分关系复杂。词类与句法成分并非一对一的关系,一个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汉语的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北京是首都”中名词“北京”做主语,“首都”做宾语,“今天春节”中名词“春节”做谓语,“北京的秋天很美”中名词“北京”做定语,“咱们北京见”中名词“北京”做状语。 第四,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数词与名词组合,数词后通常要加相应量词,名词不同,所用量词往往不同。例如:一本书、一个人、一条大路、一匹小马。句末常常使用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语气。例如:好吗?好吧?好吧。 此外,印欧语系的语言使用的都是拼音文字,汉语使用的则是表意的方块汉字,具有极强的超时空性。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其语音特点进行的。七大方言区的划分、代表话、使用人口等基本情况是:
(1)北方方言。是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3%;
(2)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2%;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2%;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3%;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6%;
(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5.7%;
(7)粤方言。当地人叫“白话”,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