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学习:第二章 语音 > 第七节 音位 > 知识点1 音位”与“音位变体”

学习目标

建议学习时长:60分钟

  • 掌握“音位”的定义及分类;
  • 了解音素与音位的异同点;
  • 掌握“音位变体”的定义和分类;
  • 把握“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学习过程
  • 先观看视频,对本讲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音位、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声调音位、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等基本概念。
  • 阅读文字材料,对上述内容形成确定的认识,巩固视频中学到的知识,准确记忆上述概念的定义,了解归纳音位的方法和标准,明确“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区别和联系。
  • 在学习、阅读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音位与音素的联系和区别,音质音位(音段音位)与非音质音位(超音段音位)的区别,能够正确地听辨不同音位,归纳特定音位。
  • 小组活动: 请围绕下列案例分小组展开讨论,每个人自由发言,最后将小组的讨论情况和最终结果概括归纳为书面材料提交出来 。
  • 案例一
    案例二

      小王是河南人,在他的方言中,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相混淆;而小李是重庆人,在他的方言中,“l”和“n”相混淆,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跟各自的老乡自由沟通。请问在你的方言中有这种情况吗?如果有,请说出来,大家就此种现象展开讨论:这种特定区域可以混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应该划分为不同的音位,还是应该归并为同一个音位?如果你认为应该归并为同一个音位,那这些不同音素是属于条件变体还是自由变体?

      关于普通话的舌面元音i[i]、舌尖前元音-[i]、舌尖后元音-[i]的归宿,甲学者认为应该将这3个音素归纳为一个音位,乙学者却认为应该将它们归纳为三个音位,丙学者则认为最好归纳为两个音位——舌面元音[i]单列为一个音位,舌尖元音-[i]和-[i]合并为另一个音位。三位学者各执一词,相持不下。试讨论:造成三位学者形成不同意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三个i音质不同,出现的语音环境也不同,三位学者分别着眼于什么考虑进行的音位归纳?你倾向于归纳为几个音位?谈谈你的看法。

延伸学习
  • 阅读文本材料: 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语音”第六节中的“一、音位变体”。
  • 讨论题目一
    讨论题目二

      如何判定一个音位的音位变体是条件变体还是自由变体?想一想,你的方言中存在这两种变体吗?如果存在,请举例说明。

      “音位”和“音素”在判断标准上有什么不同?视频和教材中都分析到,普通话的/a/音位在不同语音环境中出现, 音质会发生不同变化。/a/至少跟4个不同的音素相对应,即/a/至少有4个条件变体。但在基础教育中,说到普通话的韵母,我们只谈普通话有一个ɑ,避而不谈它的音位变体。请考虑一下,如此处理目的何在?如果把ɑ的4个音位变体和盘托出,都教给学生,教学效果会怎样?试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普通话共有多少个音位?其中音质音位多少,非音质音位多少,声调音位多少?音质音位中,元音音位多少,辅音音位多少?汉语和英语的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是否完全相同?
2、普通话的轻声具有区别意义、区分词性的作用,有人据此提出将轻声单列为一个调位。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