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学习:第四章 词汇 >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 知识点2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学习目标

建议学习时长:60分钟

  • 掌握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 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语境中词义的单一化;
  • 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语境中词义的具体化;
  • 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语境中所增加的词的临时义;
  • 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语境中表现出的词义的选择性。
  • 了解三个或三个以上语素所构成合成词的内部层次
学习过程
  • 先观看视频,对本知识点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对词义的单一化、具体化,语境中产生的词的临时义等概念,语境中表现出的词义的选择性等现象有一个基本了解。
  • 阅读文字材料,联系具体实例,对上述内容形成确定的认识,巩固视频中所学的知识,真正把握语境对词义的种种影响。
  • 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能够对特定语境对词义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
  • 小组活动: 就下面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将小组的讨论情况和最终结果概括归纳为书面材料提交出来 。
  • 案例一
    案例二

      语境多词义具有的影响作用表现在若干方面。诸如使词义单一化、使词义具体化、增加词语的临时意义、增加词义的选择性等。“走”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它的11个义项,其中10个动词义的:
    ①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移动;
    ②<书>跑;
    ③动(车、船等)运行、移动;
    ④动趋向;呈现某种趋势;
    ⑤动离开;去;
    ⑥动婉辞,指人死;
    ⑦动(亲友之间)来往;
    ⑧动通过;
    ⑨动漏出;泄漏;
    ⑩动改变或失去原样。
    还有一个名词义:名姓。
    请大家参考上述词典释义,确定下列句子中“走”的具体意思,明确哪些句子中使用了同一个“走”;并思考,我们之所以能够各句中“走”的不同义项,有赖于语境对词义产生的什么影响作用。
    (1)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
    (2)咱们想一想,会是谁走漏了风声呢?
    (3)我们老妈今儿一大早就走亲戚去了。
    (4)据说呀,这只船一小时能走60里地。
    (5)他的意思不是这样,你给讲走了样了。
    (6)真可惜呀,这孩子这么年轻就走了。
    (7)最近,歌坛上有两位歌手突然走红。
    (8)你还没到呢,王伯伯就已经走了。
    (9)来,咱们一起把这个东西搬走吧。
    (10)这件事情,请你帮忙走一趟吧。
    (11)我五音不全,一唱歌肯定走调。
    (12)前门已经关闭了,咱们走后门吧。

      小郭品学兼优,一入大学就下定决心将来报考语言专业的研究生。大四第一学期,他申报并担任了“现代汉语”课的课程助教。每次课上,他都特别认真地听主讲老师的讲解,课后反复研读老师讲过的内容,并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一天,老师给同学们讲语境和词义的关系时,讲到了语境对获取词义的帮助。小郭课后复习时注意到,教材中引用了语言学大家王力先生的一段话:“我们只应该让上下文来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词义,不应该让上下文来临时‘决定’词义。前者可以叫做‘因文定义’,后者则是‘望文生义’。”对其中的“因文定义”和“望文生义”,小郭反复斟酌、思考。最后,她认为其中的两个“文”含义不同——第一个“文”,应该是老师刚刚讲到的“上下文语境”,即特定词语出现于其中的句子。但正如教材中所强调的,“上下文不是指一处两处,而是指可能得到和必须得到的尽可能多的上下文。”从这些语境中概括出来的词义应该不但适用于这些个语境,还应适用于更多的语境。至于“望文生义”的“文”,则只是特定词语出现于其中的那一个句子。由一个句子“提炼”的词义,往往具有随意性,放到这个句子中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到更多的句子中检验时常常站不住脚,缺乏普适性。他把他的想法说给主讲老师听,得到了主讲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请问:你同意小郭的看法吗?你是怎么理解王力先生说的“我们只应该让上下文来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词义,不应该让上下文来临时‘决定’词义。”的?请大家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书面材料,结合实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延伸学习
  • 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第三章第六节中的“五、临时语境义和固定修辞义”。
  • 讨论题目一

    《现代汉语通论》中分析的临时语境义和固定修辞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一个词在辞书中所注的义项和一个词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所产生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2.“杨扬家一年四季都吃米,极少吃面。”和“听说很多山西人都特别喜欢吃面。”中的“面”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依据什么得出两个不同词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