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学习:第五章 语法 > 第三节 词类(虚词)> 知识点1 虚词、介词、连词

学习目标

建议学习时长:100分钟

  • 明确“虚词”的含义、特点、分类;
  • 把握介词的语法意义、基本类型和语法特征;
  • 明确连词的语法意义、基本类型和语法特征;
  • 把握介词与动词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进行鉴别;
  • 把握连词与介词的根本区别,并能进行鉴别。
学习过程
  • 先观看视频,对本知识点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基本的认识,对“虚词”、“介词”、“连词”等重要概念有个基本认识;对虚词的基本分类,介词、连词的语法意义、主要类型和语法特征,对介词与动词的联系和区别,连词与介词的基本区别,有个基本了解和整体把握。
  • 阅读文字材料,对上述内容形成确定的认识,巩固视频中所学的知识,熟悉并牢记虚词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分类,理解并把握介词、连词的语法意义、基本类型和主要语法特征,切实理解介词与动词的联系和区别、连词与介词的根本区别。
  • 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虚词的区别,虚词的共同特征,熟悉“介词”、“连词”的内涵、外延,进一步体会、把握介词与动词的联系和区别、介词与连词的区别。并学以致用,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识特定句法结构中对应的虚词词类。
  • 小组活动:请观摩下面的案例,围绕案例展开小组讨论。每个人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将小组讨论的结论概括归纳成书面材料提交出来。
  • 案例一
    案例二

      介词是重要的虚词类型之一。它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或补充谓词性词语,表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现代汉语的介词,都是由古汉语的动词演变而来。动词演变为介词,大概表现为三种情形:1、动词彻底虚化,成为专职介词。例如:被、从、沿、趁、除了;2、动词分化出介词用法,原有的动词用法依然保留,但动词和介词意义区别非常明显,现在社会成员已感觉不到二者意义上的关联,将二者视为同形同音词。此类的词有“把、给、打、跟、当、问”等。例如: a.你在这里把门吧。(动词) 你赶紧把门打开。(介词) b.你问一下黄老师。(动词) 你问黄老师要吧。(介词) c.你今天打球了吗?(动词) 你打哪找到球的?(介词) 3、动词分化出介词用法,原有的动词用法依然保留,而且动词和介词意义区别并不明显,现在很多社会成员感觉不到二者的根本区别,常常将二者视为同一个词(其实它们依旧是同形同音词)。此类的词有“在、到、比、替、靠、往、向、朝、为了、按照、通过”等。例如: a.同学们就在这里吧。(动词) 你在这里等他们吧。(介词) b.我们已经到地方了。(动词) 你到这里干什么呀?(介词) c.你们今天比一次吗?(动词) 你比他们先到一步。(介词) 通过以上例句,你能概括出第二类、第三类介词和动词主要区别在哪里吗,有什么规律可循?

     讲完虚词的4大小类后,老师做了总结:虚词中,介词和连词都是表示特定关系的,可以概括为“关系类”;语气词和助词,附着性都很强,可以概括为“附着类”。若郡同学对连词颇感兴趣,她重新梳理了有关连词的知识点: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教材中按照所连接成分,将连词分成了3类:(1)主要连接词、短语的:“和、跟、同、与、及、或”等;(2)连接词语或分句的:“而、而且、并、并且、或者”等;(3)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的:“不但、不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与其、因为、所以”等。杨楠准备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重新描写归类上述连词。她想看看,这些连词,究竟连接的是哪类词、哪类短语,哪类分句,表示的具体是什么关系。之后,按照所连接成分的语法性质,表示的具体关系,对上述连词进行重新归类,构建一个现代汉语连词的层级表。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帮助若郡同学完成这个现代汉语连词的层级表吧。

延伸学习
  • 阅读文本材料: 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第二节“七、关系词”。
  • 讨论题目一
    讨论题目二

      请讨论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属于哪个词类: (1)我姐姐前年去过香港。 (2)我早就她说过这件事。 (3)由于天气的原因,飞机延迟起飞。 (4)由于小王还没到,活动推迟开始。 (5)因为不熟悉路况,他的车迷路了。 (6)因为爸爸的阻拦,他们才没出去。 (7)我们应该他商量一下明天的事。 (8)我他们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9)面大海,春暖花开。 (10)她朝王大海走过去。

     请讨论确定下面各句中的“把”属于什么词类: (1)把你的宝贝拿来展示一下吧。 (2)谁在这地方把着门不让进的? (3)妈妈让你赶紧给宝宝把把尿。 (4)大家赶快伸出手来拉他一把! (5)不知谁把教室的门给锁上了。 (6)奶奶从帆布包里抓出一把米。

1.近年来,汉语语法学界流行着一个热门术语——“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请查阅文献资料,确定什么是“语法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虚词由实词发展演变来的,是否属于“实词虚化”,换句话说,是否属于语法化?
2.介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后形成的句法结构非常活跃,常常在更大的句法结构中做状语,例如:“[用毛笔]写下几个字”,“[在维多利亚港]游览”,“[从旧金山]来到香港”;少数可以做补语或定语,例如:“把行李箱搬<到后备箱>”,“她谈了(对老北京)的印象”。对于介词与名词性词语组合后形成的句法结构,有人称“介词短语”,有人称“介宾短语”。请对此进行比较,权衡哪个称谓更好一些?
3. 现代汉语的“和”类连词都包括哪些词?它们在语法特征、语用功能方面有哪些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