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学习:第五章 语法 > 第五节 句法成分 > 知识点2 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学习目标

建议学习时长:170分钟

  • 明确定语、状语、补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型;
  • 明确定、状、补与各自中心语的结构关系、语义关系;
  • 明确多项定语、状语、补语的语序排列;
  • 了解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使用与否的情况;
  • 了解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地”使用与否的情况;
  • 了解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的差异;
  • 了解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的差异;
  • 把握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或情态补语的异同之处;
  • 了解数量补语的基本类型及动量补语与时量补语的差异;
  • 把握宾语与补语的根本区别及语序情况。
学习过程
  • 先观看视频,对本知识点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定语、状语、补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型以及它们与各自中心语的结构关系、语义关系,多项定语、状语、补语的语序排列,宾语与补语的根本区别及具体语序情况等,有个基本印象。
  • 阅读文字材料,对上述内容形成明确认识,把握定、状、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明确它们与各自中心语的结构关系、语义关系,明确限定性定语/状语与描写性定语/状语的基本区别,多层定语/状语的语序特征,理解、把握补语的不同语义类型,明确三种中心语及其构成。
  • 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定、状、补语和中心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切实把握不同类型定语、状语、补语的语义区别,尤其是不同类型补语的细微差异,把握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情态补语的语义差别,以及它们在结构形式上的异同表现,能够有效区分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情态补语;熟悉“的”在定语后、“地”在状语后;把握宾语与补语的根本区别及具体语序情况,能够有效区别结构中的宾语与补语。
  • 小组活动: 围绕案例,展开小组讨论。每个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将小组的讨论情况和最终结果概括归纳为书面材料,在班级范围内交流分享。
  • 案例一
    案例二

      像“的”是定中短语的形式标志、“地”是状中短语的形式标志一样,“得”是中补短语的形式标志。学习了定语、状语、补语及其中心语的有关知识后,燕璇发现教材中缺少关于中心语与补语之间“得”使用与否的系统知识介绍。补语分七种类型,但教材中只在介绍结果补语时告诉大家“结果补语前头不用结构助词‘的’”,可能补语的一种类型是由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入“得/不”构成她查阅了几本教材,都没发现有什么明确阐述;而关于定语和结构助词“的”,状语和结构助词“地”,他们的教材中均有专门介绍。她决心参考“的”和“地”的使用,一探“得”的使用。她的思路是,按照教材中所分析的七种补语类型顺序,一一分析特定类型的补语前究竟是否使用“得”,是必须使用还是可用可不用,还是绝对不用。使用“得”的,再搞清楚是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要具备条件的,则再把所需条件描写清楚。这样,中心语与补语之间使用“得”的基本规律,也就跃然纸上。请大家按照燕璇的思路,与她一道,完成预期的目标,将不同类型补语前“得”的使用规律搞清楚,再将所发现的规律进行概括归纳,结合实例描写出来。

      老师讲完定、状、补语后,给同学们留下一个题目: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既可以做定语、状语,也可以做补语。但它们充当定、状、补语时在句法结构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可以单独充当相应句法成分,有的不能单独充当相应句法成分;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有的位置非常固定,有的则自由度比较大,可以出现在不同位置上但句法性质不变。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往往要借助于虚词。试以时间名词“明天”、处所名词“北京”为例,探讨分析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充当定语、状语、补语时分别具有什么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明天”“北京”的句法表现有无典型性,是否能够全面体现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的语法特征。

延伸学习
  • 阅读文本材料: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第三节“二、词类辨析”。
  • 讨论题目一
    讨论题目二

      北大本《现代汉语》里有一段文字是关于中补短语的(2003年3月版,P.272): 在“洗干净”里,“洗”表示一种手段,“干净”是采取这个手段后所得到的结果。同一种手段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 洗干净 洗白(了) 洗破(了) 洗丢(了) 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由不同的手段达到,例如: 洗干净 刷干净 擦干净 扫干净 请围绕以上论述展开讨论:第一组例子中的补语“干净”“白”“破”“丢”语义指向哪个成分?后三例的补语后不出现“了”是否不自足,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请以“洗干净”、“落实好”、“拿出来”为例,讨论分析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在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并将分析结果用图表的方式描写出来。

1.“人称代词和名词一样,后面紧接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例如‘我这衣服︱他上学期的成绩︱你在上海的亲戚︱老张那些年的生活︱老师五十年代的论文︱哥哥在江心洲的家’。”(黄廖本《现代汉语》(下),P.65)你怎么理解“人称代词和名词一样,后面紧接指示代词或表示时间、处所的定语,一般也不用‘的’”?请对照文中所举例子,一一分析人称代词和名词后面紧接的成分,看看此段陈述有无需要补充或改进之处。
2.有这样一种说法:“多层定语的语序,是按照与中心语逻辑关系的远近排列的:关系越近,距离中心语越近。”你是怎样理解“逻辑关系的远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