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四章 17世纪文学->知识点三

观看视频学习

莫里哀生平及早期创作

莫里哀创作全盛期的戏剧

《伪君子》的上演过程

《伪君子》中答丢夫等人物形象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边学边练

莫里哀创作全盛期的戏剧

从1664年创作代表作《伪君子》开始,莫里哀的创作进入全盛时期。他的《唐璜》和《恨世者》揭露了封建贵族的罪恶;5幕散文剧《唐璜》(1665)中的唐璜是一个浪荡鬼,后来又变成一个伪君子,他因此受到上天的惩罚。有关唐璜的传说出自西班牙,经过意大利传到法国。莫里哀对这个故事加以改造,背景多次变换,将神奇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描写农民,也描写幽灵和石像,悲喜混杂。

《悭吝人》等批判了资产阶级恶习。5幕散文剧《悭吝人》(1668)取材于古罗马普劳图斯的剧作,但有很大发展。它成功地刻画了资产者贪婪吝啬、嗜钱如命的丑恶本质。主人公阿巴贡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敛钱方式和活动特点,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1669年以后,莫里哀的创作发生变化,剧本的思想内容继续发挥前一时期创作的主题,在艺术上他又重新运用了民间笑剧的艺术传统。1671年,他写出晚年杰出的作品《史嘉本的诡计》。剧中主人公史嘉本是一个仆人,莫里哀写他在帮助年轻主人反对专制家长的斗争中所表现的聪明、机智、乐观、勇敢,处处显示出他超过主人。本剧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

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带病主演他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咯血倒地,几小时后去世。在路易十四的干预下,巴黎大主教才允许将莫里哀的遗体葬入墓地。

莫里哀一生写了30个剧本,其基本倾向是反封建、反教会。在艺术上,他基本上遵守古典主义的创作法则,但是经常突破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表现了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的喜剧笑料不是出自表面的滑稽情节和俏皮话,而是来自对社会恶习的揭露和嘲讽。他的喜剧具有古典主义戏剧的优点,结构严谨,戏剧冲突集中,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他的创作把喜剧艺术真正提到到近代喜剧的水平,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里哀故居图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三中第三部分 《伪君子》的上演过程学习,

也可直接进入归纳知识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