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四章 17世纪文学->知识点三

观看视频学习

莫里哀生平及早期创作

莫里哀创作全盛期的戏剧

《伪君子》的上演过程

《伪君子》中答丢夫等人物形象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边学边练

莫里哀生平及早期创作

教师讲解

莫里哀(1622-1673)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他的父亲是宫廷装饰商,用钱买了小贵族的身份。他从幼年起就爱好戏剧。1643年,他不顾当时的偏见,毅然从艺,与女演员玛德莱娜·贝雅尔建立“光耀剧团”。从1645年起,光耀剧团一直在外省巡回演出长达13年时间。流浪中,莫里哀了解了人民的生活和艺术趣味,熟悉了法国社会,从而确定了他对贵族和教会的批判态度。同时,他广泛接触到传统的法国民间闹剧和流行一时的意大利即兴戏剧,从中吸取了许多艺术创作经验。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658年,莫里哀和他的剧团在鲁昂城得到国王弟弟的保护,于当年10月回到巴黎。在卢佛宫,莫里哀为国王路易十四演出了闹剧《多情的医生》,受到国王的赏识,从此,他的剧团就留在巴黎,获得允许在小波旁剧场演出。

他在巴黎创作演出的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1659)就把批判矛头指向了贵族。通过两个青年向一对资产者出身又竭力模仿贵族风习的外省女子求婚时发生的笑话,嘲讽贵族沙龙文学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恶习。

5幕诗体剧《妇人学堂》(1662)是莫里哀的重要作品,它以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对性格的生动描绘和哲理性而独树一帜。剧本批判了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思想,具有明显的现实精神。这部喜剧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它的成功使莫里哀获得了国王的年金,莫里哀的戏剧顺应路易十四的喜庆、娱乐要求,同时又符合国王抑制大贵族和教会的政策,所以得到路易十四的支持。但他也因此遭到攻讦。莫里哀写出《妇人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即兴》,给予那些宗教教育卫道士有力的回击,同时阐明了自己的艺术主张,人戏剧应该面向广大的“池座观众”,而不必迎合少数上层人物,剧本的好坏不在于是否符合固定的规则,而在于能否打动观众,教育观众。他不赞成把文学体裁分出高下,认为喜剧的责任在于表现“本世纪人们的缺点”,他大胆地指出,“侯爵成了今日喜剧的小丑”。这些见解说明莫里哀在接受古典主义原则的时候,并没有改变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三中第二部分 莫里哀创作全盛期的戏剧学习,

也可直接进入归纳知识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