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十一章>>第一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3、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兴起
    (1)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抗战胜利后,在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激烈较量的过程中,中国民主同盟和新成立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积极开展活动,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战后国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1945年8月15日,民盟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10在重庆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纲领和对时局的主张,制定了建立“中国型的民主”的方案。会后以第三党的身份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1945-1946年期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九三学社先后宣告成立。在建什么国的问题上,各民主党派的左翼积极拥护中共的建国主张,而右翼分子则主张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条既不同于国民党又不同于共产党的中间路线。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于1945年12月16日,主要以由知识界和实业界中的中上层人士为成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商业受着官僚资本主义的盘剥和压迫,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和平建国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下,出自于爱国主义与维护民族工业的立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要求,以“与闻国是”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在《民主建国会成立宣言》中提出:“我们不是一个党同伐异的政党,我们对于一切为民主建国而努力的党派及个人,都愿保持极度的友善,然而同时保留对于任何方面的完全的批评自由,我们愿以纯洁平民的协力,不右倾,不左袒,替中国建立起来一个和平奋斗的典型。”并主张对美苏两国采取平衡政策,国内各党派相忍相让,通过政治民主化达到军队国家化,经济上要有在国家统一计划下的充分企业自由,用合理手段解决土地问题等。1947年5月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新的政治路线。其他党派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国主张。这些以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要社会基础的民主党派,在反对内战独裁、促进政协召开、维护政协路线的政治实践上,同中国共产党竭诚同盟,成为战后时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抗战胜利后的初期,在敌占区和国统区,还有相当多的人存在着对蒋介石和美国的幻想。渴望和平民主的人们对国共之间的谈判也抱有希望。但是,国民党的内战政策,特别是蒋介石派数十万大军进攻解放区,挑起内战的事实,激起了国统区人民的极大愤怒和不满,反内战运动不断高涨。11月2日,民盟发言人发表谈话呼吁停止军事冲突,并提出“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工地”。11月19日,由沈钧儒、黄炎培等人发起的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在重庆成立。各种反内战呼声迅速传遍各大城市。在昆明,11月25日,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英语专科学校等校学生、教职工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校园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云南当局竟采取野蛮手段,派特务混进校内捣乱,派军警包围学校,并鸣放枪炮威胁学生。从次日起,昆明大中学校开始罢课,28日发表《为反对内战及抗议武装干涉集会告全国同胞书》,并上街宣传。12月1日上午,国民党昆明当局只派大批军警、特务分子闯入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大打出手,武装镇压并屠杀殴打罢课学生,并向校内学生投掷手榴弹。联大师院学生潘琰、李鲁连,昆华工业学校学生张华昌,南菁中学教员于再被炸死和打死,另有25人被殴打成重伤,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惨案发生后,昆明各界人士继续以悼念死者、宋挽联、安葬四烈士等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反动派的抗议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意愿。重庆各界反内战联合会的成立和昆明惨案的发生,成了国统区人民反内战运动的起点。接着,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为援助昆明学生的游行示威,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
    (2)国民党加紧内战部署与中共的准备
    国民党加紧内战部署 抗战刚结束,国民党政府就加紧准备内战,做全国性的军事部署。它一方面将远在大后方的军队调往内地以抢夺胜利果实,一方面布置军队抢夺战略要地,以挑动内战。在此过程中,蒋介石得到了美国政府经济、军事上的极大帮助。从1945年下半年到1946上半年,蒋介石依靠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做好了全面内战准备。
    共产党自卫战争的准备 面对全面内战的威胁,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谈判尽力争取和平,另一方面为防不测而采取种种有力措施积极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首先,从组织上调整和建立了各地战略区的领导机构,加强党的领导;其次,调整战略部署,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再次,在各解放区开展整军练兵、发展生产、减租减息运动,巩固和扩大解放区。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