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十一章>>第二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第二节  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的战略进攻和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1、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国民党在完成内战部署之后,于1946年6月26日,不顾来自各方的和平呼声,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在军事上和经济力量上都占有优势,处于战略进攻地位;而中共方面在力量对比上则处于劣势,战略上处于防御地位。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大军围攻中共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6月中旬,国民党制定了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投入全部正规军的80%,即193个旅、158万兵力。其具体部署为:以21.7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46.3万人进攻华东解放区,24.9万人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16.2万人进攻晋察冀解放区,16.1万人进攻东北解放区,9.7万人进攻晋绥解放区,15.5万人进攻陕甘宁解放区,7.5万人进攻广东各游击区和海南岛解放区。他们意图在48小时内消灭中原中共军队,2个星期占领苏北,3个星期打通津浦路和胶济路,3个月或6个月内解决关内问题,然后再攻占东北全境,造成“惊人的胜利与奇迹”。蒋介石在内战部署基本就绪后,撕毁停战胁定,于6月26日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进攻中原解放区,成为全面内战爆发的起点。
    中原解放区位于鄂豫皖边境的大别山区,抗战结束时曾地跨平汉铁路东西,接近武汉,方圆15万平方公里。国共谈判时,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作出让步,中原解放区面积因此缩小,仅鄂东、豫南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地区,1945年10月以新四军第五师为主体组建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委。蒋介石颇感威胁,认为中共据此可切断平汉路中原的大动脉,于1946年6月26日调集11个正规军26个师约30万兵力,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总指挥,向宣化店发起猛攻,企图把中原解放军赶到桐柏、大洪山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围攻湖北宣化店一带中共中原解放区,预定于7月l日发起总攻并“全歼”。中共中央为保存有生力量,命中原部队立即突围,并选定“主力向西”的转移方向。中原部队6月26日晚开始分路突围转移。一部由皮定钧率领向东突围,牵制蒋军,掩护主力向西突进。李先念、王震率部29日夜从信阳、广水之间越过平汉路,而后李先念率一部进入陕南创立游击根据地。王震率三五九旅返回陕甘宁边区,王树声率部于30日晚从广水、花园之间越过平汉路,抢渡襄河,创立了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鄂西北游击根据地。中原解放军突围成功,歼灭了5万余敌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国民党政府承认此次围歼计划失败。
    (2)共产党战胜国民党进攻的方针
    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解放区还处于被分割状态。人民解放军能否战胜国民党军队,国内外不少人,甚至解放区内也有人抱怀疑态度,或为解放区担心。面对国民党的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在对国内外形势有着清醒估计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并制定了打败蒋军进攻的正确方针。中共中央认为,蒋介石的进攻不但必须打败,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也有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该有充分的信心。”为了增强人民对于战胜反动派的信心,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实际上,概括出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6年7月20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9月16日)等指示中,规定了战胜国民党的政治、经济方针和军事原则。在政治上,就是和人民群众密切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在经济上,一切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民兼顾,以立于不败之地;在军事上,确立了积极防御,后发制人的战略方针,规定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保守城市或地方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些方针和作战方法,在解放战争中显示出了它的正确性。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从1946年6月到次年2月,蒋介石以其全部正规军的80%的兵力,向各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标志其全面进攻达到顶峰。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奋起自卫。各战略区的野战军,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依照中共中央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实行内线作战,先后在中原、华中、华东、华北以及东北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战争第一年内,解放军作战的简况:
    中原人民解放军于1946年7月初突围,主力由豫入陕,在豫西陕南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主力一部经数月鏖战回到陕甘宁解放区;突围的另一部则由东向西到达大别山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苏皖解放军,自1946年7月13日到8月27日,一连打了七个歼灭战,歼敌六个旅又五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1万多人,同时我军渐次向北转移。12月中旬,又在苏北宿迁以北地区,一举歼敌三个旅,击毙敌整编69师师长戴之奇。到年底止,除一部兵力在当地打游击外,苏皖解放军主力撤入山东解放区。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