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一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谈起西方史学的地位,我们不得不提及“史学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25年)。希罗多德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出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哈利卡尔那索斯,出身名门,父亲叫吕克瑟斯,是当地一个富有的奴隶主。希罗多德从小受到过系统的教育,他对诗人赫西俄德、政治家梭伦、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尤其是荷马史诗,都十分喜爱,相当熟悉。青年时代的修昔底德由于受到株连而遭放逐,曾几度返乡,又再度被迫出走。而立之年,他开始了漫长的旅游生涯。东临两河流域下游,远至波斯帝国的腹地;南访北非的埃及,至境内最南端;西抵意大利办到和西西里;北游黑海沿岸。他在所到之处,实地考察各地的名胜古迹,仔细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通过向导和译员的帮助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努力搜集各类历史故事。这一壮举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为他著述传世之作《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时代的政治家兼文学家西塞罗,最早称希罗多德为“史学之父”,这一称号一直沿用到现在。
    希罗多德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因这本书以希波战争为中心,所以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它奠定了记叙体史书编纂体例的基础。全书分为9卷,第1卷记载波斯国王居鲁士统一本邦,征服小亚,以及对外征战的情况;第2卷记载的是“埃及志”;第3卷记载波斯宫廷政变和大流士登位;第4卷记载黑海沿岸民族趣事及波斯王大流士入侵希腊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第5卷记爱奥尼亚人起义,反对波斯帝国的情况;第6 卷记波斯国王大流士入侵希腊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第7卷波斯国王薛西斯入侵希腊及德摩比利(温泉关)之战;第8卷记载雅典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大捷的情况;第9卷记普拉提耶和米卡尔海角之战,一直写到公元前478年为止 。这本书内容丰富,包含诸如山川地理,民族分布,经济状况,政治制度,趣闻轶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展示出了古代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的生动图画,俨然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在历史编纂体例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希罗多德采用历史叙述体的形式,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所谓历史叙述体是指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记事前后连贯,叙事具体生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希罗多德的《历史》,就是以希波战争为主题,把众多史实融入到基本完整的体例之中,将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为历史叙述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罗多德已经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攥述历史了。他注意考订史料的真伪,比较各史家记载的异同。他在书中经常使用“我是不能相信这个说法的” ,“这可能是真的”,或者说“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等等。对于史料,他也不盲从,不武断,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对史料进行引用。同时,希罗多德本着“有闻必录”的原则,把一切在他看来重要的事情都作为历史材料记载下来,这在他看来是对史料的“客观主义”态度。正如他所说:“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并没有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 但是,希罗多德由于受到爱奥尼亚纪事家的影响,把一些道听途说作为历史真实记录下来,常使之失于轻信。所以,在书中出现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事。
    作者取材宏富,史料充实,有政治、军事、外交、地理,有闻必录,以达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希罗多德广泛搜寻,充分利用当时他所能见到的各种资料,如:史诗、碑铭、档案以及前辈作家的著作,另外还包括官藏的档案文献,世间流传的名言,雄辩家的演说词以及神托所的宗教文献等等。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前人的作品对希罗多德的影响。我们从书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荷马史诗气势磅礴的风格,看到前辈作家赫克泰阿斯书中的材料。当然,希罗多德还读过许多前人的作品,但由于年代久远而失传。所以我们不得而知,希罗多德借鉴了多少其他作品。另外,希罗多德的史料主要是依靠实地调查和亲自采访所得。他广泛游历,考察古代遗迹包括古代神庙、工程建筑以及碑铭等等,为了获得确凿的材料,他常常改变既定路线,特意去某个地方考察。如:他专程奔赴推罗去考察一座神殿的详情;特意去黑里欧波里斯访问,考察腓尼基一座神殿的详情,毅然踏上阿拉伯的国土,只为了打听一种名叫带翼的蛇的奇闻等等。在游历过程中,他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从他们那里获得大量的口述史料,了解到许多人类过去的故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是希罗多德实地调查和亲自采访的成果。与此同时,他同时还创立了古代不少学科,除了“史学之父”外,西方学者还称他为“考古学之父”、“人类学之父”、“民俗学之父”、“地理学之父”、“散文学之父”等等,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料遗产,不愧为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位伟人。
   《历史》一书用爱奥尼亚方言写成,文笔华美,描写生动,是西方史学史上最早将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颇具文学价值。书中任务大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从国王、大臣、政治家、祭司到学者、士兵、行商、译员等各类人物都各具个性,互有特征。同时《历史》书结构巧妙,引人入胜。在总的故事下面,设置着一个接一个相互连贯又包罗万象的故事,富于魅力,吸引读者。同时,该书行文流畅可以诵读。描写风格色彩绚丽,气势不凡,民间故事的语言娓娓动听,对于悲剧词汇和修辞学手法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所以,《历史》常常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可以说是一名语文巨匠。
   《历史》不仅反映了希罗多德在历史编纂体例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体现除了希罗多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他的历史观。
    希罗多德思想中的主要内容是倾向于推崇希腊,向往雅典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作者站在希腊的立场上,痛斥波斯王薛西斯的西侵行动,说明这种用战争方式掠夺他国土地的行为是不义之举。他认为一个正直的人是不应该贪求除了自己国土外的其他土地的。 作者赞颂雅典城邦,讴歌雅典的民主自由与权利平等。认为这是雅典人作战勇敢,能够打败帝国的缘由。但是,希罗多德仅仅是反对波斯的君主专权,反对波斯人入侵希腊的不义之举,对于波斯并没有敌视或仇恨,有时候他还会把勇敢的波斯人描绘成英雄,甚至会赞扬歌颂波斯文化。所以我们说,希罗多德并没有民族“沙文主义”的倾向,他的这种向往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的社会政治观念,一直是希罗多德所追求的一个政治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他的历史观。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