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一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修昔底德用理性科学的精神,探寻历史发展的进程,正确揭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希波战争图
    修昔底德在第一章中略述了希腊世界的早期历史:从部落冲突到米洛斯帝国的建立,从君主制城邦政体向僭主制城邦政体过渡。人们生活安定、经济发展,为航海事业提供条件。希波战争使希腊走向联合,形成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同盟。这一简单的介绍使得伯罗奔尼撒战争整个的融合进希腊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了这场战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使得战争的背景更加清晰,对于希腊人海上掠夺、贸易的天性,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远因有更好的理解。
    修昔底德分析战争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其必然性。他是第一个注意到经济因素对于历史发展作用的史学家。作者说:“战争的胜利全靠聪明的裁断和经济的资源。” 战争中军队的人数、兵器、粮食、运输等无一不受到经济的制约。同时把定居生活、城市出现、战争都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要维持一场战争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作者揭示了经济对战争发展起决定性因素。
    修昔底德着力叙述在27年的战争中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其因果关系。探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停留在现象表面,本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从历史的深度上总结事件发生的原因。在叙述战争爆发原因时,修昔底德认为引起希腊世界大战的爱皮丹努斯事件和波提狄亚事件仅仅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惧” ;修昔底德分析雅典的同盟国叛乱的原因是雅典人的横征暴敛;修昔底德借米提列涅使者的演说辞,揭示米提列涅人暴动的原因是他们和雅典的“同盟关系主要是依靠相互畏惧,而不是友谊来维持的” 。这种不平等的同盟关系必然导致破裂;在叙述科基拉革命原因时,修昔底德认为“只要人性不变,这种灾殃将来永远都会发生的” ……总之,修昔底德总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抓住核心问题,对于核心问题的发掘使得这本书充满了闪光点,充满了理性的科学思维。使人读后为之震撼,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发展也有不少启迪作用。
    说修昔底德具有理性科学精神,还指他对神话和无稽传说的态度。修昔底德对神谕的相对冷漠和有意回避的态度可以被用来说明,他对神谕的怀疑。同时,修昔底德认为月食、地震、水灾都是自然现象,不能视为吉凶征兆。如:阿提卡战争前发生地震,人们认为是大事将临的朕兆,而修昔底德认为它是自然现象而已。这在当时时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为后世史学家树立了榜样。所以,修昔底德被巴恩斯喻为“科学和批判历史的奠基人”,在当时时代是巨大的进步,为后世史学家树立了榜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运用大量演说辞,将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这些演说辞大约占其著作的1/4。修昔底德巧妙的运用这些历史人物亲口说出的言辞,用生动强劲的笔触来说明他们行动的背景和动机,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看法和见解,同时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评论。该书可以说是一本政治军事史,运用大量演说辞将政治斗争与军事行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全书连贯,更有说服力。运用演说辞将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刻剖析,使得历史人物的形象赫然纸上,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通过演说辞的内容,我们可以认清当时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斗争、党派之间的尔谀我诈以及军事行动的原因所在。如有名的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关于米提列涅人的命运的辩论;雅典人与米洛斯人的对话以及关于西西里远征的讨论等等,都给读者无穷的启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为一门政治军事史,“标志着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确立” 。“在风格上朴实而权威,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对政治现实的神奇感受。” 修昔底德在这本书中专记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政治与军事,对于与战争无关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作者很少涉及。这种史学范型的确立对后世西方史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在希腊世界里城邦之间结成同盟、脱离同盟、保持中立、发动战争、保持和平的前提都是国家利益。在叙拉古战争时,他们之间之所以联合在一起“既不是出于正义,也不是因为种族纽带,而是因为利益关系或是强迫所致” 。在雅典扩展至雅典帝国,雅典对邦国的横征暴敛,征收贡赋和舰船使得邦国无法承受,侵害了众多邦国国家利益所能承受的底线,因而发生了暴动和叛离。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国际关系一般原理也就是国家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着重考虑自己的生存与安全问题,为此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是国家的道德准则也要从属于国家利益。对于今天研究国际政治有着重要作用。
    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国家间争夺霸权的斗争。在无政府状态下,强权即是法则,正义就是力量。作者在叙述米洛斯谈判中指出:雅典人说:“当今世界通行的规则是,公正的基础是双方实力均衡;同时我们也知道,强者可以做他们能够做的一切,而弱者只能忍受他们必须忍受的一切。” 雅典人在米洛斯人面前所表现的骄傲蛮横,在他们眼中只有实力和强权,占领米洛斯成为雅典帝国不断扩张征服的一步。一个国家有机会、有实力扩张时,绝不会因为考虑“正义”、“是非”而放弃他扩张机会,一如今日的美国。可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自古就有。
    国际关系间的脆弱纽带是要靠审慎和节制来维持的。也就是说在国际交往中利益冲突与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战争并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若要维持长久和平与繁荣,需要审慎与节制的外交手段。权势和道义的脆弱纽带需要把持好一个度,过分打破这条纽带会导致国际关系的破裂,甚至走向自我毁灭。在对待是否屠杀米提列涅人事件时,雅典人经过激烈辩论还是选择了审慎与节制,只屠杀米提列涅人暴动份子。这时雅典人没有因为战争而完全失去审慎和节制,作出了基本符合道义要求而又能最大限度满足自身利益的决策。但是在与米洛斯人辩论时,雅典人完全丧失了审慎的格调,表现出大国强权的野心,置道义于不顾,恃强凌弱表现的淋漓尽致,结果是米洛斯人国破家亡。修昔底德提醒世人应正视历史现实,用雅典帝国的最终败亡警醒世人在维护本国利益和安全的同时也承认和尊重别国的利益与安全。所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政治学方面古典著作之一,给政治学学生对于政治学习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
    总之,在编撰方法上:他丰富和完善了编年体的纪传方法。抱着垂诸后世,以鉴未来的治史目的,以科学严谨、尊重历史事实的治史方法书写历史。凭着理性科学的精神,探究事件因果,摆脱权威和习俗的偏见,使文章充满理性的光芒。利用大量演说辞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同时开书写政治军事史之先河,揭示了国际关系的一般原理。在思想内容上:对于人性在战争混乱面前所表现出的“恶”作充分揭露,对于和平在战争混乱面前表现出的弥足珍贵作充分向往,对于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作充分痛斥。同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暇不掩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为一本历史名著垂诸永远,成为古典史学的范本,值得欣赏、玩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