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五章>>第三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第三节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历史哲学的根本问题再探讨
    历史与哲学作为人文学科中两个重要的成员,一直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人总是试图对自身群体的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未来走向进行思考的行为的存在,这就为历史与哲学产生联系提供了条件。
    历史注重的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所发生的全部事件和行为的实际过程,以及人们从历史中试图做出的种种思考。相比于历史学的特征,哲学则显得主观色彩相对浓重一些。哲学是什么?庞卓恒和吴英的理解是:“哲学应该是在世界最高的普遍层次上研究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并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门总体科学。……各门具体科学特定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们也各有自己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这是作为总体科学的一般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延伸,……总体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哲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在人类展开哲学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古今学者们进行哲学思考的对象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哲学门类,如自然哲学、道德哲学、价值哲学和历史哲学。对历史的思考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不限于对历史时间本身的因果关系的探究,而是宏观地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动力和模式的研究,就成为了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可见,历史哲学并非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哲学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其与历史学盘根错节的紧密关系,又注定了历史哲学也同样是历史学所关注的对象。
    在19世纪之前,哲学更多的研究是关注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状态,即倡导一种“自然主义”,而自理性时代到来伊始,发现历史运动的规律、公理、法则便成了史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历史主义思维成了关注区别于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历史和哲学便构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黑格尔
黑格尔早期著作集
    历史使哲学找到了现实的依据和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哲学使历史变得更清晰、可理解,为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反思空间。历史学通过对历史哲学的关注,提早唤醒了“世界历史”意识的觉醒,其功用不再仅仅只是记述和解释事件的因果,还肩负了更为宏观的探寻人类整个历史的性质和意义的任务,为历史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在史学史上,哲学的介入也使得历史学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却始终向着追寻“普遍性”的方向前进。可见,无论历史与哲学之间关系怎样,也不论历史哲学是建立在历史学的基础上还是从属于哲学,历史哲学中含有哲学元素和历史学需要历史哲学的意识导向作用,都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主义思想最早见于赫尔德思想中,后经席勒(J·C·F·Schiller)、费希特(J·G·Fichte)和谢林(F·W·J· Von Schelling)的锻造和发展,到黑格尔这里达到了顶峰。在黑格尔的理论中,“历史性”本身成了一个成熟的、不可缺少的哲学风则。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体系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 ~1831年)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公国斯图加待城一个小官吏的家庭。1780年,进入斯图加持一所文科中学读书,接受古典文化和启蒙思想的教育。1788年10月,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与谢林成为了同学。1793 到1800年间,黑格尔先后在瑞士的伯尔尼和德国的法兰克福担任家庭教师,同时研读康德、费希持等人的著作,并一直与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谢林保持着联系。1801年,黑格尔在耶拿大学通过了学位论文和授课资格的答辩。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务。1808年12月去纽伦堡任中学校长。1816年在海德堡大学任哲学教授,名声隆起18l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他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9年10月被推选为该大学校长兼政府代表。183I年11月14日,因染霍乱逝世于柏林。
    黑格尔一生著作颇丰,在思想的形成过程中,黑格尔最初在哲学上追随年轻于他的谢林。直到《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哲学体系和方法。黑格尔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逻辑学》,《哲学全书纲要》,《法哲学原理》。黑格尔死后,他的学生们根据他的讲稿或学生的笔记整理、汇辑和出版了一系列《讲演录》,其中著名的有:《美学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和《哲学史讲演录》。
    黑格尔的思想广博而深刻,其中影响最大、最为著名的,就是他作为哲学家所提出的“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历史学同样产生了影响。历史与哲学作为具体和抽象的两种思维,一直难于结合,哲学所追求的至高的逻辑智慧和客观世界的终极模式一直难于找到思想通往现实的合理通道;而历史又因其复杂多元的外在形态而使人无法更好的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作为结合两个范畴的知识结构的方法论,辩证法思维就很好地解决了先验与经验的悖反状态。
    理性,自启蒙运动之后便已深入人心,纵使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这样的反对声音,但人类追求理性精神的趋势已不可阻挡。特别是在德国哲学家康德以深刻的思想阐释、总结了理性主义思想之后,理性精神更是成为了欧洲近代思想发展的标志。然而浪漫主义所给出的质疑仍然没有解决。理性的存在既然像启蒙思想家说的那样,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属性,那么愚昧无知、堕落沦丧又是从何而来,何以产生的呢?黑格尔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在黑格尔这里,引导人们认识自身、认识客观世界的理性,作为一种精神能力,不再是以固定完善的状态而存在,而是需要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真理成了具体的东西。而人类历史的复杂多样,是统一于客观世界的理性。黑格尔将其称为“绝对理性”。黑格尔认为,绝对理性不是人类支配世界的工具,而是决定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核心基础。明确的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绝对理性实现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黑格尔自己断定,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是以逻辑为基础的,是逻辑决定历史,历史则处于从属的位置上。“如果掌握了逻辑的进程,我们亦可从它里面的各主要环节得到历史现象的进程。”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