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康采恩(Konzern):可称为多种企业集团,是垄断组织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形式。康采恩是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在一起,以其中实力最强的垄断企业为核心,组成的多种企业集团。通常一个康采恩包括数十个,甚至几百个不同的企业;可涉及工业企业、运输公司、商业公司、银行、保险和服务业等行业。康采恩一般以金融控制为基础,其核心可能是大企业,也可能是大银行。这种大企业或大银行除了经营本企业的业务以外,同时又是持股公司。它们通过收买股票、参加董事会方式,或通过其他财务上的关系参加康采恩其他企业的活动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作为核心的大企业或大银行通过康采恩,可以控制比本身资本额大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本,并因而居于强大的优势地位。康采恩比前几种垄断这种形式出现要晚,在二战前后才出现,但规模更大、更复杂、更稳定。

    上述垄断组织形式有些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初期的形式,随着垄断竞争的发展,垄断组织形式也有了发展和变化。二战后,又出现了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混合联合公司。混合联合公司意味着垄断控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并对形成相互对立的国家集团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巨型跨国公司、跨国银行也有了很大发展,并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垄断组织形式,起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家为了垄断生产和市场,以获取垄断利润的工具。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垄断统治的加强,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

    ①何为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是垄断势力存在的基本标志。如果说利润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身的形式,垄断利润则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身的形式。

    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超额利润。从理论上说,垄断利润应是垄断企业所获利润中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部分,因为正是这部分利润才是大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在实际分析中,由于垄断条件下社会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难以形成,人们只能把垄断部门或垄断企业的利润率与非垄断部门或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率作比较,来观察和分析垄断利润的存在。

    ②垄断利润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利润只能来自工人和劳动群众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垄断资本的高额垄断利润也不能超越利润的这一根本源泉。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垄断企业内部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二是存在于垄断企业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一,垄断企业内部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垄断利润的一个源泉。垄断企业大多以生产规模巨大、技术设备较先进、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比例较大为特征。这意味着垄断资本直接剥削的劳动力数量众多,其中的复杂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支出的复杂劳动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垄断企业中,职工的劳动作为倍加的劳动也成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也成为垄断利润的重要的直接来源。

    第二,垄断利润还来自企业外部,包括国内和国外。这些外部来源是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的外部来源包括:其一,工人和劳动群众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购买消费品时的垄断高价化为垄断利润。其二,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其三,小企业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通过出售原材料时的垄断低价转化为垄断利润。其四,社会已经形成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如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减税、津贴、科研资助、优惠贷款、军事订货等等)转化为垄断利润。上述垄断利润的企业外部源泉,虽然要借助价格等机制通过流通或分配过程转移到垄断企业,但它们并不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它们仍然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

    由此可见,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存在并不否定价值规律。从个别垄断企业看,商品价格可能高于商品的社会价值,资本利润可能高于企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来看,垄断利润或垄断价值的总和并不能超越社会商品总价值的限界。

 第四页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