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 ![]() |
③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自从古典经济学形成以来,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不同部门利润率具有平均化趋势的命题几乎为所有经济学派所接受。但是当垄断资本和垄断价格出现以后;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否还起作用则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激烈争论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自由竞争被垄断统治所代替,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已经失去作用。以高度集中、高度壁垒和大企业垄断勾结为特征的垄断部门阻碍了部门之间的竞争。因而能够长期维持商品的垄断高价并获得高额利润,其他非垄断部门则不得不接受一般较低的利润率。另一些经济学家则强调,大公司的权力并不能废除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因而也不能消除利润率的平均化趋势。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差别不过反映了经济的暂时不均衡,从长期看,平均利润率规律仍会起作用,因为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流动从未停止,这一过程由于大公司的巨额货币资本积累甚至有所加强。这两种对立观点各有其合理性与片面性。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们之间长期在利润率差别的事实是难以否定的,但也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断言利润率平均化趋势规律已完全失去作用。 垄断资本的统治虽然不能废除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但会使这个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变化,表现为:在垄断部门之间和在非垄断竞争部门之间分别存在着利润率的平均化趋势。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正是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在垄断资本统治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平均利润率二重化的基础是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并存。垄断资本形成后在它直接统治的部门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并没有消除竞争;在非垄断部门中自由竞争也还存在。垄断和自由竞争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最根本的经济现象。既然垄断资本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社会统一的平均利润率自然难以形成,垄断部门的利润率必然经常高于非垄断部门的利润率;但既然垄断竞争和自由竞争仍然存在,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就不可能完全停止,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也一定会继续起作用。正是这两种客观趋势的相互结合,在二重化的利润率平均化趋势中得到适当的表现。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趋势规律仍在起作用,但却改变了自身的表现形式。这进一步说明,垄断资本、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形成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规律的作用,而只能使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变化。 2、垄断价格 ①垄断价格及其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大企业垄断市场的目的在于获得高额垄断润,而制定和维持产品的垄断价格是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手段。 第一,垄断价格是垄断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确定的产品价格。垄断价格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所通行的生产价格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垄断前阶段由于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企业只能得到平均利润,产品通常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大企业的垄断地位阻碍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自由竞争,大企业则能够按照高于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出卖商品,并以垄断利润作为自己的利润目标。 第二,垄断价格的基本特征: a、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垄断部门产品的售卖价格通常高于该产品在假定没有垄断势势力条件下可能形成的生产价格。垄断企业维持垄断高价的前提条件是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对资本流入的阻碍和对部门产量的限制。垄断高价并不意味着同种产品具有统一的高价格。由于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群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垄断企业经常 实行区别价格或价格歧视政策,即对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者制定不同的售价。这样它们在维持垄断高价的同时,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实现最大可能的利润量和利润率。一种产品的垄断高价是一个价格体系,它可能包括若干个不同水平的价格,并可能随着成本和需求的变动而变化。此外,垄断高价也能够和垄断低价同时存在。垄断高价是垄断企业产品售卖价格的特征,而垄断低价则是垄断企业在购买生产资料产品时竭力追求的。 b、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频繁,在周期中的波动幅度也较小。高度易变性的价格多半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被称为“市场”价格;而那些变动极为缓慢的价格则显然是与“市场”价格不同的另一种价格类型,被称之为“管理”价格。有关“市场”价格和“管理”价格的区分,实际上反映了自由竞争价格和垄断价格的不同变动特征。 c、垄断价格具有刚性。垄断价格日益具有只上涨不下跌的趋势。按照市场竞争规律,商品价格在经济繁荣上上升,在经济衰退时下降。但垄断价格在战后却表现异常,它在多数衰退时期继续上涨。 |
第五页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