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次战后,银行垄断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银行垄断资本规模不断扩大,集中程度日益提高;金融机构多样化;银行信用活动遍布各个领域,不断扩展国际业务,商业银行发展为跨国银行。这不仅加强了金融资本的国内统治,而且把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展到国际范围。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金融资本集团也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本集团的规模和实力大大超过战前;金融财团内部家族统治色彩日益淡化,股权关系和人事关系不再以家族为纽带;金融财团之间相互渗透日益加剧,开放性增强。

    (三)资本输出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形成一国范围垄断统治的同时,还实行对外扩张,造成了少数帝国主义国家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剥削和统治,使帝国主义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家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对经济不发达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资本输出,成为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时的特征是商品输出,成为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时的特征是商品输出,而垄断占统治地位时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的。在1870年前后,英、法、德、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投资只有50亿美元,1914年已增加到440亿—490亿美元。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商品输出,对外投资取得的收入大大超过对外贸易取得的收入。因此,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已积累巨额垄断利润,少数最富的国家通过国内外剥削已拥有巨大的货币资本。货币资本大量积聚,但在垄断占统治地位的部门里,获得高额利润的那些投资场所几乎都已被占领。为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过剩资本就会投向国外掠取高额投资利润,并借以垄断原料来源和带动商品输出。殖民地和附属国经济落后,不但工资、地价、原料价格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也低,因而利润率高。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把这些落后地区卷入了世界市场范围,使这些地区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基础设施开始建设,初步具备了投资条件。因此,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初期,资本输出就发展很快,它成了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和奴役世界上大多数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坚实基础。金融资本的势力从国内扩展到国外,使帝国主义成为金融资本统治下的世界体系。

    ()国际垄断同盟

    金融资本的统治和资本输出的发展,必然引起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首先控制国内的生产和流通,随着资本输出的猛增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它们又进而在国外激烈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种斗争有时也会给一些垄断组织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改变斗争形式,取得暂时妥协,组成同盟,共同进行剥削。到20世纪初,国际垄断同盟已有很大发展,它的主要形式就是国际卡特尔。在1914年,缔结正式协定的国际卡特尔已有116个,其中著名的有国际电气卡特尔、国际铝卡特尔和国际钢轨卡特尔。综们跨越国界,开始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列宁把这种国际垄断称之为“超级垄断”,它们按照实力对比来瓜分世界。由于这种实力对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而改变,必然要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五)瓜分殖民地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金融资本统治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卷入了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因为,对于垄断资本来说,殖民地是一个封闭市场,有着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殊意义;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意义更为重要,同时,它又是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从18761941年,列强掠取了将近2500万平方公里领土,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3已沦为殖民地,总人口的56%沦于殖民压迫之下。随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展开了重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其中几个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更为激烈,终于导致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页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