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一般过程)》活动建议
从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理论,研究下面的教学案例,讨论哪些环节体现数学学习的一半的认知过程比较突出。
案例 3 : "10 的认识 " 教学设计
任菊香(湖南省 灃 县 灃 阳镇第三小学),杨铮传(湖南省 灃 县教师进修学校)
选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库》 2006.7.1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54 一 55 页 10 的认识。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能准确地数出数量是 10 的物体个数并会读、会写 10 ;
2. 使学生知道 1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 10 的组成和分解;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6.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敏捷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 10 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 :形成 10 以内数的整体认知结构。
教具准备 :主题图 ( 幻灯片 ) 、计数器、刻度尺、游戏卡片、动物头饰、点子图、录音机及磁带。
学具准备 : 10 朵以上小红花, 10 根小棒, 1 一 9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 故事导入,学生抢答。
有一天,一群可爱的小鸭在草地上做游戏,这时候,鸭妈妈来了,说: " 孩子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公园好吗? " 小鸭马上欢呼起来。这时鸭妈妈又说: " 不过有个条件,先考考你们,说对了,带你们去 " 。小鸭子傻眼了。小朋友们我们帮帮小鸭子吧,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1 7+2 3+6 5+3 6-2
9+0 9-0 8-3 7+1
[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抢答,在复习旧知过程中,培养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 ]
2. 口答。
( 教师充分肯定小朋友助人为乐的精神,进一步谈话导入。 ) 刚才我们能够快速算出以上的试题,是因为我们认识了 0 到 9 这些数并学会了 9 以内的加减法,哪位小朋友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0 1 2 3 4 5 6 7 8 9
倒着 ( 从大到小 ) 数呢?会吗?
9 8 7 6 5 4 3 2 1 0
请小朋友们观察第一行数,比 8 多 1 的数是几呢?
比 9 多 1 的数是几呢? (10)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第 54 页彩色图 ( 投影 ) 并放录音。
( 分两部分,先出示第一部分,并提出学生观察要求。 )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 (9 个小朋友, 9 个汽球 )
接着出示全图,学生观察。
又来了一个,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几个汽球? (10 个小朋友, 10 个汽球 ) 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看,各族小朋友多和睦、多快乐。
10 个小朋友, 10 个汽球都用 "10" 这个数字表示,今天我们就学习 "10 的认识 " 。 ( 板书课题 )
2. 摆红花。
学生拿出学具,摆 10 朵红花,教师巡视,然后肯定学生的多种摆法,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成果。
[ 以主是直接感知部分,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让小朋友在愉快中感知,然后让他们在操作中感知 10 的 " 形象 " ,强化感知效果。 ]
3. 出示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 9 棵珠子,再拨上一棵。
一共有几棵珠子? (10 棵 ) 计数器上的 10 棵珠子
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先回答: 9 棵珠子添上 1 棵珠子,就得到 10 棵珠子,也就是 9 添上 1 得到 10 ,还可以怎样说?也就是说: 9 加上 1 得 10 。接着教师问 " 哪位小朋友来说说日常生活中用 10 表示的物体?
[ 鼓励小朋友进行发散思维,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小朋友的回答,让 " 感知 " 向 " 表象 " 过渡。 ]
4. 出示刻度尺。
10 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 ( 接着出示刻度尺,引导小朋友观察刻度尺上的刻度 )9 和 10 的顺序是怎样的? (9 在 10 的前面, 10 在 9 的后面 )
( 引导小朋友理解 10 的序数意义 )9 的后面一个数是 10 , 10 的前面一个数是 9 。那么 9 与 10 谁大?谁小呢?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 10 与其他的学过数的大小。
5. 比较数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小朋友数,教师板书。比较 9 和 10 的大小,并强化 9 在 10 的前面, 9 添上 1 得 10 , 9 比 10 小, 10 在 9 的后面, 10 比 9 大, 10 还比哪些数大呢?
[ 通过小朋友 " 说 " 物体, " 认识数的顺序 " 、 " 比较大小 " 等形式,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形成并强化 "10" 的 " 表象 " ,理解 10 的序数意义和基数意义。 ]
6. 写 10 。
小朋友们,你发现 10 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你会写吗?试试看。
教师示范,写 10 要占两个日子格,左边写 1 ,右边写 0 ,指导学生读两遍。
翻开课本,学生练习写 10 ,教师巡视指导。
[ 教师示范,指导小朋友认真书写,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
7.10 的分解与组成。
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 , 数出 10 根小棒,摆在课桌的左边。
教师提出要求:把 10 根小棒摆成两份,看谁摆得快,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摆法。鼓励小朋友 " 操作 " ,说面各种摆法,同时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看谁说得多一点?还有别的分法吗?你能从中想到什么? ( 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
10 10 10 10 10
9 1 8 2 7 3 6 4 5 5
1 9 2 8 3 7 4 6
摆出 1 一 9 的数字卡片,找出组成 10 的两张卡片举起来,接着要求小朋友说几和几组成 10 。
肯定小朋友摆得很不错,说得很对,真聪明,然后做课中操。
[ 这个环节的教学属于 " 概念 " 层次,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教学时贯彻主体与活动教学思想,引导小朋友发现并充分肯定小朋友的学习成果。这样,既能抓住重点,落实教学目标,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三、巩固练习
1. 拍手游戏。
智慧老爷爷说,小朋友们学得这么好,小燕子要和小朋友们对口令,并且要求你们对的数要和它说的数组成 10 才行。
2. 幻灯,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小鸽子看小朋友们答得这么好,也跑来表示祝贺,同时,他说 ( 放录音 ) :我种了 10 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 10 个苹果,但是有些苹果被树叶挡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树叶挡住了几个?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也想考考你们。
小燕子种了 10 棵苹果树,可是全被两座房子挡住了,请你们说说,这两座房子有可能各挡住了几棵? ( 出示幻灯片 )
[ 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4. 做采蘑菇的游戏。
我是采蘑菇的小姑娘,今天听了你们的课,真高兴,因为你们认识了 10 ,会读写 10 ,知道 10 的分解与组成。现在,我采了好多好多的蘑菇,想请你们把它们装到篮子里,但每个篮子的蘑菇必须是 10 才行。
5.( 此内容根据课堂时间而定 ) 同学们,你们真肯动脑筋,智慧爷爷都伸出大拇指表扬你们呢!他还给大家留下一道思考题,下节数学课他要来检查,并给大家发奖品。
小鸽子种了 10 棵苹果树,可是全被三座房子挡住了,请你们思考一下,每座房子有可能挡住了几棵?
6 .翻开课本,做练习作业。
[ 巩固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三个层次,基本题、综合题及智能题,这样能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同时采用多种游戏形式巩固知识,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充分运用小朋友形象思维的特点,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数数量是 10 的物体,从在计数器上拨珠知道了 10 是由 9 个珠子再添上 1 个珠子得来的。从直尺上的刻度,知道了 10 在 9 的后面, 9 在 10 的前面。学会了比较 9 与 10 这两个数的大小。通过摆小棒,知道了 10 的组成。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知识掌握得很好,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做课间游戏。
[返回]
第四章《 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特殊过程) 》 活动建议
分析下面的教学案例 4 ,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异同。
案例 4 :小小设计师
设 计 者:柘汪镇中心小学卞丁成
选自 http://www.edu.ganyu.org/teachresource/show.asp?key=9675 2006 年7 月17 日
活动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活动目的:
1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及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探索体验圆柱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难点: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关系
活动用具:投影仪、胶水、剪刀、纸片、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学生们喜爱喝饮料的爱好,出示各种饮料罐 , 组织学生谈一谈喜爱喝什么饮料,活跃课堂气氛,“假如你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能设计制作一个饮料罐吗?”“制作一个饮料罐需要多少铝皮或铁皮?”(学生兴趣一下来了,但又苦于无从下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 、怎样做“饮料罐”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模型)用厚纸当铝皮,你们想该怎样做?大家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并试一试,说一说需要哪些相关的知识来帮助。
( 1 )分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制作“饮料罐”,学生们可以用桌子上剪刀、纸片,以及准备好的罐头盒展开讨论与动手操作。
( 2 )小组汇报,你们组有什么收获和发现,能和大家交流吗?(交流中各小组验证他们的发现是否正确)
( 3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如何制作“饮料罐”。(先制作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再配上两个圆)。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研究“如何制作一个饲料罐”制作一个“饮料罐”需要多少铁皮?这一实际生活问题,从数学角度看,是怎样的数学问题。
( 1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 2 )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引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A 、求饮料罐铁皮用料就是求什么?
B 、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或平行四边行,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 3 )针对这两个问题,再进行讨论,动手操作,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的侧面 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4 )引导学生小结:制作饮料罐需要哪些数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联系。
三、应用经验,解决问题
1 、投影仪出示: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 64 厘米,底面直径 40 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2 、学生解答,并说一说解答过程
3 、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情况。
四、寻找问题,深入实践。
组织学生分组到校园内测量圆柱体有关数据,计算它的表面积。(作好数据记录)
五、实践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课后你还想去研究解决什么问题?
六、作业
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制作一个圆柱体,并作好实践记录。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由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来获取新知,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把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真正地做到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自愿地参加学习,体现学习快乐性。
首先,激情导入“假如你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创设了问题情景,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想办法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小组合作,可以动手试一试,也可以小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体现了学习创造性。
紧接着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使学生们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现在遇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领悟与发现了新知识促进了新旧知识联系与分化,有利于认知结构的调整,重组与扩大,达到认知的过程。
在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的前提下,再深入实践走出课堂,达到实践的目的,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授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践中,组织学生重建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更新。并在生活中再寻找数学问题,再次激发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