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五章 18世纪文学->知识点三

观看视频学习

歌德
早期
创作

歌德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

狂飙突进
运动以后的歌德创作

诗体悲剧
《浮士德》
结构


浮士德形象


魔鬼靡非斯特形象

《浮士德》
艺术上的
成就


边学边练

诗体悲剧《浮士德》结构

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欧洲和德国的现实进行的思想总结和艺术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

《浮士德》以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努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部过程。

作品结构。《浮士德》的结构庞大复杂。第一部包括25场,不分幕,前面设有《献诗》、《舞台上的序剧》、《天上序幕》三部分。第二部也包括25场,分成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贯穿始终,是一部哲理性的诗剧。

《天上序幕》对于全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是情节的开端。它和收尾一场前后呼应,集中地表现了诗剧的基本思想。另外,《天上序幕》以宇宙为背景,展开一场天帝和魔鬼靡非斯特关于人的争论,并由此引起在浮士德身上下的赌注,从而确立了诗剧的基本主题。

天帝和靡非斯特所争论的,是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按照歌德的观点,这个问题既包括人自身的矛盾,也包括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歌德赋予浮士德的使命就是解决这两个矛盾,来揭示改造社会、实现理想的方案和途径。

诗剧围绕着这两个矛盾的解决,安排了浮士德的生活经历。浮士德主要经过了人生的五个阶段:学者生活阶段、爱情生活阶段、政治生活阶段、美的追求阶段和事业生活阶段。其间的重要形象,除浮士德和靡菲斯特外,还有市民少女玛甘泪、古代美女海伦以及她与浮士德结合所生的儿子欧福良等。

  

               《浮士德》插图1                《浮士德》插图2


下面你可以选择知识点三中第五部分 浮士德形象学习,

也可直接进入归纳知识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