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习资源>参考论文>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论信息经济文章一组(5篇)

第2页

试论知识化经济

    随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一定会出现一大堆新的名词和术语。近几年间,恐怕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当属“知识经济”了。然而什么是知识经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的说,“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利用之上的经济”;有的说,发展知识经济就是发展高科技产业;……。

    实际上,知识经济包含了基于知识的经济和知识化经济两个方面。基于知识的经济,已经有了大量的论著。本文主要讨论知识化经济。笔者认为,知识化经济,才是知识经济的灵魂。而许多人却把这一点忽略了。

    1、知识化经济——对工业经济的反思

    人类历史上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口号, “重农主义”、“重商主义” 、“工业化”都在各自的历史时期里充当过冲锋号的作用,但它们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其中“工业化” 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最响亮的口号。一般而言,“工业化”是指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其份额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的历史表明,这种“总量增长型”和“资源投入型”的经济形态,尽管曾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但它在为人类创造大量物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极为严重、甚至难以挽回的威胁、灾难和祸种;它的指导思想主要地是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资源,过份地追求物质生产的数量和速度,以获得最大利润,从而刺激了资源的过度耗费、环境的极大破坏和人性的劣化,使人类生存的空间急剧缩小,难于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生产停滞、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使人们对工业化开始产生恐惧,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1年)开始使用“现代化”来区别早期的“工业化”口号,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三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知识经济的理论。

    2、知识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人类经过工业时代的大发展,并总结了工业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要求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理性原则。理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扩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公平性原则。指发展应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求。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是不可持续的。

    (2)持续性原则。指需求应当是有限度的,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因素,主要制约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环境。“发展”和“需求”要以生物圈的承受能力为限度。眼前利益要与人类长远利益综合考虑。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联合行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每个部门、每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这样,也就会因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具体操作模式而有所不同。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解决温饱和人口健康、教育、安全等社会问题,提高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能力;而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更侧重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单位产值中的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然而,这些目的和操作模式应以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的相互依存性为前提。

    (4)社会效益原则。指经济效益应以社会效益为前提,经济的繁荣,应与社会文明、新道德体系和新生活模式的建立共同进步。

    (5)知识增值和服务增值原则。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科技的发展是无限的,服务是无限的。要改变工业经济时代高投入、高消耗、追求高速度的发展模式,产品的增值和产业的发展,应在最小的自然资源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技术、知识含量增值,通过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值。

    3、知识化经济——体现人才价值的经济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工业经济的上升阶段,争夺的主要对象是资源;在工业经济的成熟阶段,争夺的主要对象是市场分额;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的主体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中的优秀分子——人才成为争夺的主要对象。也有人说,工业时代是资本雇佣劳动,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雇佣资本。

    知识经济是一个新时代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增长的主要因素不是体力劳动,而是知识。“劳动价值论”是工业经济初期的价值观,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用“知识价值论”取而代之。知识要由人来掌握。知识经济标志着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的时代的到来。或者说,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谁掌握了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时代的制高点。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举例说,1968年罗伯特·诺斯和戈登·摩尔与他们的前雇主费尔查德半导体公司分手之后,组成了英特尔公司。该公司以250万美元起家,但是财务资源背后的脑力使得他们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到1980年,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85亿美元。诺斯本人曾说半导体行业一直是个脑力劳动密集的工业,而不是资本密集的工业。

    在《福布斯》杂志1992年列出的当年美国25个最富有的个人和家庭中,70年代以后白手起家、以知识获得财富的已占将近一半。1995年,这些人中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等3人和他们的家庭不但占据了最富有者名单的前3名,而且他们的财产总和已大大超过了杜邦、洛克菲勒等老牌资本家家庭。

    开发人才资源,主要是使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劳动者获得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解放和自由。与此同时,由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采用,教育更加个体化,每个人都可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教育,为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提供了条件,从而使社会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思维层次上人的生产、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人类思想的生产,使得人的作用得到了空前深刻、空前规模的发挥,人真正成为社会的核心,人类社会活动走向多样化、灵活化。因此首先要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本认识开路。

    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要体现在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之中。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就天才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路。时至今日,生产要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要素的主导地位正在让位与知识要素。因此,在经济时代,要高高地树立起知识参与分配的大旗,对现有的分配理论和制度进行大幅度的、细致的和可操作性的调整、补充和修改。还须指出的是,“官本位”已经成为像高校、科研等知识型单位中的恶性疾病,应当坚决地、从重从快地把这些知识型单位从“官本位”中解放出来,还其一个“知识王国”的本来面目。

    4、知识化经济——创新开路的经济

    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利高津(I.Prigogine)教授提出一个新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个特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变为一种有序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著名的耗散结构论。用它可以解释并指导人们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

    对于经济系统来说,一开始总是朝气蓬勃,按照熵增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机制就会失灵,市场就会疲软,系统开始走向无序,经济开始衰退。为了使它走向新生,就要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就业结构调整……。这样的一次机遇,就是一次市场的重新划分:创造了一些企业,淘汰一些企业,拯救了一些企业。经验表明,成功的企业往往一是会抓机遇,二是会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成功企业正是靠创新,才使自己企业的有序性大大提高,获得强劲竞争力。西方学者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在60-70年代是注重效率和质量的企业,80年代是柔性生产和管理型企业,90年代则是创新型和知识生产型企业。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无疑是我国迈向知识时代的正确道路。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涉及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在某种意义上,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崇尚创新的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表明人类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深刻,从资本的较量上升到智力的较量,从资源的竞争上升到人才的竞争,操纵、支配社会和人的力量正由血亲、权力、金钱转移向创造性劳动——创新能力上。

    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要求建立一个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在内的国家创新体系。对于个人来说,创新要求具有前瞻性思维和知识不断更新的再学习支持。

    5、知识化经济——知识产业为支柱的经济

    知识产业是从信息经济中滋生出来的一个新的经济部门。1962年,美国学者马克卢普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并实际测算了这一产业1958年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当年美国非农业劳动就业人数的31%。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正是继承和扩展了他的研究成果,才提出了国民经济“四产业划分法”。有关专家认为,到21世纪中叶以后,别具一格的知识产业将领导产业经济的新潮。在信息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知识。信息产业是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极为紧密的产业。它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知识产业是指包含教育和科研开发在内的高技术产业。这类产业的主要特点:

    一是科技开发投入高。通常产品成本有如下四部分组成:开发成本、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高科技产业科技研究与开发(R&D)方面的投入较高,如微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要占其销售额的17%。

    二是企业的操纵者主要是知识阶层。正如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所指出,服务性经济取代商品经济将成为后工业社会的第一特征,知识阶层将操纵并主导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信息的生产和分配。

    三是通过人力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注重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主要的人力投资包括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内容包括劳动者的知识存量、技能水平和健康状况;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开支超过10亿美元。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经过对农业经济的长期研究后发现,从20世纪初期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产出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他说,生产的决定因素已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因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进一步写道:“劳动者成为资本拥有者,不是由于公司股票的所有权扩散到民间,而是由于劳动者挖掘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的结果。”

    四是无形资产, 随着知识产业的发展,无形资产的价值越来越高。商标、软件、图象、信息、广播等都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例如世界驰名的耐克公司本身也没有一家生产工厂,但它却称霸于全球运动鞋市场。生产厂家都是以许可证方式在生产“耐克”牌的产品。这家公司的的核心财产就是“耐克”商标、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这一概念空前地引人注目。无形资产虽然不像土地、建筑物、机械等有形资产那样有着具体的形象,但它却对企业的经营起着重大作用。它除了经营权、专利权等这些法律上的权利之外,还包括事实上具有金钱价值的权利。

    五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技术扩散加快,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企业投资风险加大。为此企业一定要有领先意识、精品意识与执行能力;要有开放的心态和不断创新、进取的观念;要善于充分显示企业及产品的“比较优势”,避免“比较劣势”。

    按照这些准则,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当属知识产业。

本文分5页,当前是第2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