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习资源>参考论文>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论信息经济文章一组(5篇)

第5页

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加快我国信息化的步伐

    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两大不利因素。但是,这些不利因素中隐藏着机遇与优势。我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1、在布局上,采用不平衡政策;在技术与装备上,采用跨跃方式,可以变空白为优势。

    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虽然落后,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空白的积极含义是没有包袱,可以通过技术上的跨越,用最先进的装备武装我们的信息基础设施。例如,美国目前还铺有很多铜缆;而我们没有这个包袱,不必再从铜缆的铺设开始,可以直接铺设光缆;还可以直接采用B—ISDN(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而不必先再经过某些中间技术过渡。正如美国AT&T公司董事长给我们建议的:“在美国,我想在中国也一样,孩子们喜欢玩一种‘跳背游戏’。他们从前面孩子的背上跳过去,越过其他孩子已经占据的地方,很快地赶到队列的最前列。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中国跻身世界信息和电讯业最前列而正在实行的计划。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建成它们的通信系统的。一且新技术研制成功,旧的过时的系统要么就被搁置不用,要么就加以拆除,要么就加以改造以适应新的要求。相比之下,中国没有一个现成的庞大的基础设施,这反而倒使它能够自由跳跃,几乎在一个晚上就能跨进21世纪。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可以跳过工业时代而直接进入信息时代。”

    因此,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走较小规模、最新技术装备的路子。

    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信息化的要求和实施信息化能力也是不一致的。我们应当允许并采取不平衡发展政策。不平衡还表现在系统的结构上:对外,要有一个高速的接口;内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条件和需求,逐步推进,分别建设不同级别(高、中、低速)的“信息公路”;这样,一方面能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又能适应我国国力不足的现状。

    2、我国的工业化程度还很差,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比较容易。我们的产业政策应当选择先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

    发达国家是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历程才迈向信息化的。在进入信息化的前夜,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几年的痛苦的经济萧条过程,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我国是不是也要先走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呢?

    由于技术的可跨越性,以及信息对经济的倍增器作用(专家们认为:社会净产值=各部门物质生产投入(人力 + 资金)总和×信息流量),我们必须选择信息化领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当前,正值国际大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发达国家把高能耗、高污染、高劳动密集产业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以集中力量发展高科技,尤其是信息产业;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我国不充分注意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就会有如中央领导所说的那样: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这一点,每一位领导与国民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为,信息化是建立在物质生产之上,又控制着物质生产的,谁掌握着信息的控制权,谁就控制着资金的占有和物质生产的控制权。

    从另一方面讲。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低,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包袱小、惯性小,容易转向。如果等我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后再调整,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将会越拉越大。

    3、大而穷中隐藏着一个大而广的市场,这是我国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根据通信发展的一般规律,电话普及率达到40%左右才能趋于饱和。而我国到2010年才能达到2亿门,只有13%左右。但是,当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经济才有数年持续高增长的发展速度。这一奇迹预示着中国是一个庞大的计算机潜在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国民储蓄蕴藏着巨大购买力。有资料表明,我国居民购买正在向家用电脑和个人通信方面转移。目前,在电信行业出现的“装得越多,待装的越多”的局面,表明我国的社会信息化过程正在加速。电脑、电话、电视、家用车不断普及并趋向一致的消费走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国家信息化的建设中将会充分展现;新一代懂科学的中央领导的远见卓识,是我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差距的关键所在。

    国家信息化是一项技术复杂、涉及面广、需要耗费巨额投资的全国性的巨大工程。所有国家都已认识到,这样一项工程的成败关键是看政府的作用如何发挥。从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政府主要领导人具有超前意识,并且能亲自领导这一工程。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建立全国性的信息网络是克林顿与戈尔在1992年搭档竞选时的宣传内容之一。次年1月上任不久,戈尔便参加了克林顿总统授权成立的“NII特别小组”。

    (2)“国家信息化”要由国家提供统一的设计、制定统一的标准、设立竞争规划并鼓励相关领域的研究。

    (3)美国与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资金筹集和建设工作都将由私营企业承担。但是政府在法律与政策方面给予保证。如美国修改了1934年制定的管理电信服务和有线电视广播业的《通信法规》,以尽量减少对有线电视、电话、电视和卫星等各种电信服务部门施加的限制。同时白宫调整了联邦政府自身的信息政策,要求各政府部门以尽可能低的收费,尽可能多地向公众提供信息。

    从政府发挥作用这方面看,我国有比其它国家更优越的条件。这主要表现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同时,中央的主要领导对社会信息化都非常重视。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中国社会过去闭塞,造成信息不通,是一个很大的弱点。”并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战略。江泽民、李鹏、朱熔基、邹家华等领导也都有过这方面的指示。江泽民、李鹏同志本人就是机电专家。江泽民同志当过多年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鹏同志作副总理期间主管电子工业;朱熔基、邹家华直接指挥我国的三“金”工程。这样一批懂科学;有超前意识的领导人是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高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提出了“要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海洋等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高技术的若干领域占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把信息技术的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决定“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扩大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这必将对我国信息化进程产生巨大加速力。

 

【参考文献】
1. 张基温: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与发展——介绍信息经济学,《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7.1

2. 杨培芳:《网络协同学——第三只手的凸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3. 张基温:当前我国知识经济对策,《科学决策》,2000年第2期

4. J.A.非茨西蒙斯,M.J. 非茨西蒙斯:《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3月版

本文分5页,当前是第5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