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拓展资源>>拓展文献


文本资源

1、1960_2011年中国陆地表层区域变动幅度与速率_吴绍洪.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表层诸要素(如温度、水分、植被、土壤等)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可能引起集成地表关键要素而划分的区域格局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变化特征,深刻影响自然物候、农业生产布局等.然而,对于过去50余年中国陆地表层区域变动的幅度和速率认识还不够定量化.基于均一化的1960~2011年中国54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集,选用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与积温等指标来分析中国自然带格局变化特征,以每个自然带面积及平均纬度的变化表征陆地表层区域变动的幅度;建立了一个表征区域界线移动速率的新指标,研究了中国陆地表层区域格局及典型区域界线变动的幅度、趋势、速率与突变。

2、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初步探讨_潘玉君.pdf

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有"实证"与"理解"两个互补的研究途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在"本体论"意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以自组织方法论为指导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主要着重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条件、基本动力、基本途径、基本结构和复杂图景等方面。整体性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基本性质之一,而且也(应该)是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3、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逻辑基础_潘玉君.pdf

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础是地理环境特别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有'实证'与'理解'二个互补的研究途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在'本体论'意义的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以自组织方法论为指导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主要着重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条件、基本动力、基本途径、基本结构和复杂图景等方面.整体性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基本性质之一,而且也(应该)是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4、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认识_许嘉巍.pdf

按照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规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是形成学生地理环境差异性观点的主要载体。但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和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里,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多有不尽科学甚至错误之处。

5、例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_流域的综合开发_教学中的应用_翟军.pdf

正地理环境整体性是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

6、陆地自然带规律刍议_唐有瑞.pdf

所谓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从总体上而言,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但在不同的地区,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故分别具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的组合,遂产生了与此相对应的气候、植被及土壤,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不同地区的陆地自然带,显示出极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各个陆地自然带及其之间却又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地域分异规律。

7、浅谈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_李荣.pdf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大方面,所谓地带性的分布规律,一是由热量差异引起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在低高纬分布较普遍,尤以非洲大陆最典型,由赤道向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二是由水分差异引起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在中纬度的亚欧大陆沿海到内陆分布较典型,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原草——荒漠。三是由地势引起热量和水分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在低纬度的高大山区最为典型。每一种自然带分布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中国地理学界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_马仁锋.pdf

人居环境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古老而又全新领域,伴随着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备受地理、建筑、城市规划等学科关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梳理国内地理学16种期刊刊发的180篇有关人居环境研究论文,发现国内研究:1起步晚、发展缓慢,高层次研究成果少且增长慢,以城市内部实证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2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人居环境的内涵与外延、城市或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宏观尺度地理环境的宜居性与中观层面城市人居环境分异及其理想模式构建和微观社区单元综合居住环境评价及规划实践等;3综合集成研究的方法体系探索尚未取得突破,当前常用方法中PSR模型和DPSIR模型主要以机理解析为目标,实体指标与主体问卷调查心理指标及经济学方法旨在确定人居环境评判标准体系,当然GIS空间聚类也成为近年运用热点。

9、中国山地垂直自然带研究的进展_彭补拙.pdf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3%,喜马拉雅运动基本奠定了山地格局,东西季风环流定格了自然地带的水平 山地垂直自然带确立了基础。从山地垂直自然带基带的性质出发,一般可以分为18种主要类,分别属于季风性带谱系统和大陆性带谱系统。

10、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_任平.pdf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地域性。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是多维的。地域分异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复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