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 >> 第一章 >> 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 

  (一)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 
  “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量呈现出来,它的生命力就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蒙台梭利认为,人的潜能和动物的本能有根本的区别,一是动物几乎一生下就来可以依靠本能独立生活,而人类的婴儿却不能独立生活;二是动物的本能具有种的同一性,而人的潜能却各不相同,这种差异使儿童的自由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由于内在生命力这种精神的胚胎就象人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一样,也需要一种适宜的环境,因此“把头等重要性归咎于环境,这形成了我们教育方法的特点……成为我们整个体系的中心。”“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刺激生命——使儿童自由发展与展开”。 
  (二)儿童心理发展有自身的特点 
  蒙台梭利曾说“我所做的事情不过是研究了孩子们,把孩子们给我的东西表现出来罢了。”透过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我们可以说蒙台梭利法成功的基础就是对儿童周密的观察和向儿童学习的态度。蒙台梭利综合了当时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结合她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认真研究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儿童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蒙台梭利认为人和动物都是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然生长和发展的,但人有双重胚胎期,一个是在出生之前在母体中生长发育的时期,叫“生理胚胎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它是由一个细胞分裂为许多细胞,然后形成各种器官、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另一个是“心理(或精神)胚胎期”,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出生后形成最初心理萌芽的时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着与生理胚胎期发展相同的路线,开始几乎一无所有,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使而发展,吸收外界刺激和印象,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产生心理活动。儿童从出生到能够掌握表明人类特征的行走和语言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婴儿从心理(或精神)一无所有发展到形成“心理(或精神)胚胎”的过程。 
  2.儿童具有“吸收性心理”。
  
蒙台梭利主张儿童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但儿童的发展并不能脱离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自动实现。她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受内在生命力驱使的无意识的记忆力和吸收并适应环境的能力,简称“吸收性心理”(absorbent mind)。“吸收性心理”是指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感情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吸收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由此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具有主动性,儿童是“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并且,儿童这种吸收和创造性功能是成人所没有的,儿童在幼年所获得的一切将保持和影响一生,“胚胎的生命和童年的改变对成年的健康与人种的未来是具有决定性的”,教育要给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和环境。 
  3.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
  蒙台梭利受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的影响,认为在生物界,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都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有密切的关系,并和一定的生长阶段相适应。儿童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与动物相同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儿童学会自己适应和获得,这些获得就像闪亮的光束或供应能量的电池,就是这种感受性,使儿童能以一种特殊的、强烈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在这个时期,所有的事情都是容易的。”蒙台梭利认为,在敏感期的儿童如果处于适当的环境之中,他们自己就可以在无意识中悠然自得地掌握某种能力,例如,三岁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在这段时间里,儿童可以毫不费力、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但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语言就非常困难。由于每个儿童各种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不同,蒙台梭利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儿童出现的敏感期,并安排适当的活动,发展儿童的这种敏感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