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 行动研究法>>拓展资源>>拓展文献




1、“互联网+”时代行动研究的知识建构法_陈思宇.pdf

进入"互联网+"时代,行动研究衍生出一系列新颖方式,形成了网络化行动研究的知识建构法。该方法包含:计划阶段的知识共享法、实施阶段的知识转化法以及反思阶段的知识创生法。首先,在计划阶段,运用社区制图法调查实践现状,运用在线头脑风暴法澄清研究问题。接着,在实施阶段,运用数字故事法丰富传统叙事,运用视觉人种志收集研究资料。最后,在反思阶段,运用关键性变革技术促进前提反思,运用引导型博客支持过程评估。

2、翻转课堂在美国大学中文课程中实施的行动研究报告_高晨.pdf

本文报告了一项翻转课堂模式在美国大学中文课程中实施的行动研究。这项持续三轮的行动研究旨在运用翻转课堂,通过视频的方式将词汇和语法教学放在课前,利用现代技术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环境,整合真实性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实现知识内化提供支撑。行动过程中,基于"发现问题—提出方案—采取行动—评估效果—重新界定/发现问题—调整方案/提出新方案"循环迭代的研究路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效果比较,对学生的访谈以及教师反思与总结,探讨翻转课堂模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3、反馈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_罗晓杰.pdf

本文作者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在"师徒制"和"校本教研"体制下实施了一项旨在促进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反思方法指导有助于提高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基于"师傅"或同伴的反馈的新教师教学反思较独立反思更有广度和深度;与简单的自我反思相比,"反馈+反思"、"反思+反馈"、"反思+反馈+再反思"和"对比反思"等教学反思模式更能有效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4、构建网络化整体学习方式促进卓越教学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_余璐.pdf

为了应答卓越教师培养需要,该文针对"高校教师开发什么新型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卓越教学能力"问题,采用生活理论行动研究范式,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开展了三轮行动研究,拓展实践教学开辟了实验教学路径,融会知识习得学习、知识建构学习与知识创造学习的三个基本原理,整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混合学习四种有效策略,建立"合作规划—自主学习—网络合作学习—课堂自主教学—学习为本评估—自主巩固学习"六个步骤的有机教学过程,形成了新型"两径三基四策六步"整体学习方式,通过实践应用检验,有效地培养了元认知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课目教育学知识创新能力等卓越教学能力。

5、基于教育行动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之思_周波.pdf

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具体表现为教育行动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现实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源性动力。教师应自觉树立扎根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理念,自觉把专家型教师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目标,自觉树立每位教师都是专业发展主体的价值意识,合理利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6、基于需求导向的主题式农村校长培训模式行动研究_杨行.pdf

基于需求导向的主题式农村校长培训模式,立足"以校长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的校长培训专业理念,紧密围绕参训校长的培训需求,"遵需"选定培训主题,"应需"生成培训目标,"循需"规划培训环节,"适需"制定考核方式,确保校长的需求得到满足,培训的价值得以体现。

7、教师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取向的行动研究_夏敏.pdf

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师范生接受的职前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职后的发展。在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使学生回归实践与现实生活,通过教育时事评论、基础教育观摩调研、教育名著阅读等实践活动并从中思考、体验、感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教育情感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形成,为职后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8、教育行动研究述评_魏圣楠.pdf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促进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我国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应用、课程改革、校本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探讨其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9、秦巴山区小学教师“教研分化”问题的对策探究_基于行动研究的思考_李光.pdf

本研究通过对秦巴山区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现状的个案考察,总结出"教研分化"是当前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工作的问题之本.基于对教师教育研究工作的独特性和行动研究天然特质的分析,提出在山区小学开展行动研究,是解决教师教育研究中"教研分化"问题的有效路径.进而通过与一线小学教师合作开展行动研究项目,和对已有的行动研究项目的分析,探究提升小学教师行动研究质量的对策.即培养教师在行动研究中的"自主问题视野"、生成教师在行动研究中的"深描意识"、增强教师在行动研究中的"反思情怀".

10、区域学生评价变革的行动研究_徐晓虹.pdf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系统推进区域学生评价变革的行动研究。构建"阳光六色花"学生评价体系,组建了包括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学生等群体的"学生评价共同体",研制了包括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制学生"成长册(档案箱)"、设计借鉴PISA理念的学科评估模式、拓展"海之梦"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平台、引入学生学业评价"大数据库",整合学生评价的实施渠道。注重学生评价结果的多元呈现与有效应用。

11、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试点之行动研究_程先国.pdf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要真正落实,需要教研机构开展"试点研究"工作。应从素养价值与试点意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与关键问题,试点内容与主要路径,研究阶段与风险评估,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六个方面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试点研究行动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研究。

12、学术委员会是怎样“炼”成的_曾晓东.pdf

课程改革将知识创造的任务引入普通中学,学校也因此由一个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的实施机构,转变为研究与实施并行的机构。对课程改革加以管理和组织,也因此成为学校管理中必须做出的新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一所中学建立学术委员会的缘起、设想、实施过程的描述,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获得了三个主要的发现:学术委员会体现了学校课程管理中的新的领导力,它不同于行政管理,引入了社会规范、专业精神和对话伦理等"软"的管理范式;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空间和机制,在设想和实施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术委员会制度体现了明显的"演进性";"对话和交流"作为学术委员会的关键能力,在学术委员会的理念中还比较薄弱,监督和评价仍然是学术委员会占主导的功能。

13、以行动研究驱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_吴开松.pdf

积极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已成为众多高校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成立教师教学发展相关的机构如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开展教师教学专题或教学工作相关的系列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当前高校采取的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方式、方法主要还属于外部推动型的,如何更好地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笔者认为,行动研究正是从内而外的有效驱动方式。

14、以学制改革为切入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_徐岚.pdf

提升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实现研究型大学"双一流"目标的关键点之一,但作为系统工程的培养方案修订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把改革看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阶梯,学制改革就是其中最恰当的入口。实践证明,以适当延长博士学制、提高硕博连读与直博生比例、调整课程设置、建立重视学生利益的资助制度为特征的改革,是适应我国研究型大学与国际接轨需要的。与其配套的质量保障措施,如加强质量内部监管、重视课程外其他培养环节、严格中期考核分流、促进导师指导水平提升等,是深化改革的方向。

15、预见式行动研究:研究生课程开发的路径选择_邓永超.pdf

已有研究证明,行动研究是课程开发的有效路径。"哲学本体论转向过程""教育转向生活"和"课程转向学习化"召唤着研究生课程开发选择注重"创造性和过程性""联系生活开展教育"和"面向未来开展行动学习"的预见式行动研究这一新路径,从而使课程更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造性,更利于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作为面向未来的行动研究新范式,预见式行动研究适合开发创生性的研究生课程。

课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