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加《政治学概论》网络课程
在    线   学   习                        
导     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返回首页

课程目录

当前页: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第一节

 

 

国家的含义

  从语义上说,国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一个共用概念。如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从地理范围、地缘政治意义上看,亚洲国家、欧洲国家;从国家结构主体上看,民族国家、政治国家,等。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体性更重要的是民族国家,特别是政治国家。如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等。民族国家与国家结构问题和国家与民族问题以及国际政治问题密切相关;政治国家问题则是与国家权力、国家机构、国家治理与管理紧密相联系

1.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即地缘政治国家。民族国家是以民族成分和民族数量为基本组成因素的政治共同体。在历史上和当代世界上存在两类民族国家: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这里的“国家”即指民族国家这个意义而言。通常所说的“综合国力”之“国”指的也是某一个具体的民族国家。而所谓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单一制、复合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管理体制,就是从民族国家这重含义上说的民族国家的结构形式问题。世界近代以来,在国际社会,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也是国际法上的主体,其构成要素有四个基本方面,其主体性的核心标志是国家主权。

  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如下:(1)人口,即民族国家的居民。在阶级社会,一国居民是划分为阶级的,它既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又是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它是民族国家一切内外活动的基础。中国古语所谓“民为邦本”即指此而言。在社会发展意义上,它是民族国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口的数量、年龄结构和国民素质是民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本因素。                    

 (2)领土,即一国居民永久居住、生活,从事生产和其他种种活动的共同地域,是一国领土包括领陆、领海、领空的总和领土是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承载和蕴含着自然资源,是一个民族国家国力的重要要素,是民族国家主权的表征和独立的前提,是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保证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生活条件。

 (3)主权,即国家主权,是一个民族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独立自主行使的最高权力,它是民族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不容干涉、不容侵犯,更不容分割。

  (4)政权机关,即政权组织,它是民族国家统治阶级意志得以实现的政治统治机关,也是对全社会进行全方位管理的机关,是民族国家构成的中心要素。

 上述民族国家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承认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主体性和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对于国土及其资源开发、人口控制和提高素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当今世界上,一个民族国家参与综合国力较量的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学者以“国家要素说”曲解政治国家的阶级本质是错误的;同样,无视民族国家的概念和否认民族国家构成要素的客观事实及其意义也是不应该的。

2.政治国家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已出现“政治国家”概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论述的“国家”指的也主要是“政治国家”的概念,即国家政权机关的整体。列宁还与“政治国家”相对,提出了“非政治国家”的问题。在各位革命导师的著作中,讲到“国家”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政治国家。政治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主要是阶级的政治领导与政治统治的机关、政治实体。对此,可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

 国家是阶级社会特有的阶级统治组织,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地方和时候而产生的,只要世界上人类生活的社会有阶级,国家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反之,国家的存在也就意味着阶级的存在。正因为这样,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各个社会形态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历史类型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还不可能立即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即使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之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而且,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可能完全防止产生新剥削分子,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各种犯罪分子,因此,仍然需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国家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机关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组织,虽然在名义上正式代表整个社会,但实际上公共权力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机关由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组成。国家在名义上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但是,国家是当时独自代表整个社会的那个阶级的国家。所谓独自代表整个社会的那个阶级,就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必然要求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所以国家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同时也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建立其政治统治,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古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来镇压奴隶的统治机关,它实现着奴隶主阶级对全社会的统治,维护着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封建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的统治机关,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机关;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统治机关;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用来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和打击内外敌对势力的统治机关

 (3)国家是公共权力特殊强制力机关

 这是政治国家的主要特征之一。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统治,是靠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通过政治控制和强制来实现的。任何统治阶级要实现其政治统治,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自己的意志,不行使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是不行的。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是政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是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基础,剥削阶级国家是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这样。

 

二、 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根本理论问题。对于这一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人作出过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旧政治学总是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或非阶级的、超历史的,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永世长存的,或者把剥削阶级国家假冒为代表全民利益的,以此来掩盖国家的阶级根源和阶级本质。只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国家本质问题。

 国家的本质,即国家的根本性质。亦即公共权力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构成的。

 国家的本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统治阶级内部及其同盟者阶级实行一定的民主制;另一方面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这种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本质的内在表现。

 民主和专政是国家权力形式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彼此有严格的界限,但又有紧密联系,互为条件。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民主和专政都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们随着国家权力的产生而产生,也要随着国家权力的消亡而消亡。

(2)民主和专政两者互为条件。民主,从一定意义来说,就是一定阶级用来调节自己内部矛盾、团结自己的力量,以便对敌对阶级施行专政的手段;专政,就是一定阶级用来压服敌对阶级,保障本阶级利益不受侵犯,保障本阶级的民主自由的一种手段。民主具有阶级性。一定阶级的民主,对于这个阶级来说是民主,对于同这个阶级敌对的阶级来说就是专政;反过来,一定阶级的专政,对于与这个阶级敌对的阶级来说是专政,对于这个阶级的自身来说就是民主。

  (3)民主和专政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当一种革命获得胜利时,原来的民主主体(统治阶级)会变成专政对象(被统治阶级),原来的专政对象(被统治阶级)变成民主主体(统治阶级)。

 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认识最基本的是看其阶级性质,但也要确认国家对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属性。就是说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机关,既执行着阶级统治的特殊职能,同时国家又作为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执行着管理公共事务的社会职能,这是由国家这一事物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对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认识。

 1)国家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但它一经产生就有缓和冲突的作用。国家的出现不是为了激化原有的阶级矛盾,而是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冲突,并建立起一种秩序,把冲突限定在“秩序”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缓和”“秩序”,不是要取消阶级矛盾冲突,只是要限制它,这种缓和性的限制,就是调和。也就是说,国家产生以后,阶级矛盾从无国家时代后期不可调和的形态进入了有国家时代强力限制下的可调和的形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正是为了调和阶级矛盾,而不是为了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2)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机关,但它同时也是维持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调节人们的公共关系的社会公共权力,即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

 (3)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力,对社会所有人都有约束作用。社会中任何个人包括统治阶级成员和国家机关成员都是这个 公共权力制约的客体。

国家的职能

1.国家职能的基本原理

 国家职能,就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和主要方面,是国家为实现其基本目的而担当的特有任务。国家职能的性质决定于国家的本质,而国家的本质又在它的职能中得到集中的充分的表现。

 国家具有哪几种职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在不同历史时代均有过原则性的和特定针对性的论述。从历史实证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学说结合上,我们可以把国家职能一般地划分为以下三种。

(1)政治职能

 或称政治统治职能,这主要是统治阶级运用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和其他手段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当然也包括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控制、政治管制、政治管理,以及政治协调。在剥削阶级国家,主要是少数统治者对大多数被统治的劳动群众实行压迫;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占社会绝大多数人民对少数敌对分子的压迫。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更多和占主导地位的是实行人民民主,保障公民政治民主权利,以及公民参与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政治管理。

(2)社会职能

 或称社会管理职能,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它包括组织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组织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发展科技,治理自然环境等。剥削阶级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由其国家历史任务所决定,其基本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决定它的社会管理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保卫职能

 即保卫本国国家主权、安全、领土、资源、居民和公共工程、公用事业的安全,组织抗击外族或外国的人侵,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保卫世界和平等职能。

 上述三种职能是国家的基本职能,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和最基本的方面,但这三种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社会主要矛盾、阶级力量对比、具体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就是说,在每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在三种基本职能中必然有一种职能成为主要职能在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平列地去认识国家职能问题,应把国家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能。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变化,现在人们已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我们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十年动乱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曾经把国家推到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给人民带来一场严重灾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纲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突出了国家以管理经济、组织现代化建设为主要职能,同时,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定了国家职能实施的方式。剥削阶级国家职能是不是变化的呢?也是有变化的。由于剥削阶级国家本质所决定,阶级压迫始终是其基本职能,但采取的方式方法已不同于以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了社会职能扩大的趋势。这种变化,一方面是阶级统治的需要,因为他们看到由国家干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经济和政治的危机,以此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变成了与整个社会有关的事务。这样就迫使资产阶级国家不得不承担起某些社会管制的职责,调整其国民经济,调整其社会关系,解决其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并由此而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使社会秩序不致因为这些问题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在国家职能问题上,现在人们从国家机关活动的方式上,更侧重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的具体研究。一方面,把问题联系于、落实于行为主体上;另一方面,从动态上特别是职能转换、改革上,使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行为、活动更适应世界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形势和客观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能已经明确和基本上解决了。随着改革开放深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要完成两个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行政职能即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日益显得突出重要了。这样,我们应以国家主要职能为依据,进一步具体研究转变后政府职能应有的基本内容,更要适应两个转变研究执行政府职能的方式。此外,还要深人、务实地研究三类政治关系——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研究政党职能,中央政府职能与地方政府职能。

  2.资本主义国家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国家基本职能上。如前所述,资本主义国家也具有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和保卫职能。我们这里从国家职能内外两个范围的划分来看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可能认识得更具体更分明些。

  (1)对内职能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镇压他们的反抗和斗争,以维护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压迫职能一般都要采用暴力镇压的方式和各一种手段,往往也采取一些非暴力的手段,如政治欺骗等所谓“自由主义”的方法。有时则实行一些改良措施,甚至可以采取一些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让步政策和措施,以及将“自由”、“平等”、“民主”等口号,用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用以缓和资产阶级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消弭劳动人民的反抗情绪,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第二,调整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甚至利害冲突,包括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之间的政治、经济上的矛盾,这种矛盾不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因而也需要调整这种矛盾。资产阶级调整本阶级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多采用宪法和法制化的形式。例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所规定的议会制度、分权制度等等,就可以使资产阶级各阶层、各集团的代表参加议会,通过议会中的争辩和妥协,使资产阶级各阶层、各集团在政治、经济上的利害冲突有可能得到一定的缓和和调整。    

  第三,管理的职能。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有管理的职能,因为,国家是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社会管理机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高效和商品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以及社会分化加剧导致利益关系的复杂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增多,它的管理职能显得更为突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职能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对经济生活施加国家干预,解决通讯联络、各种公共工程、交通运输等全国性的事务,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秩序,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以及对于环境、社会公害、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管理,等等。 

  第四,经济职能。经济职能本来也包括在它的管理职能范围内。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处在世界性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的局面下,我们有必要把它单独立为一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方面,采取了多方面、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进行“国家干预”,具体落实为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早在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时期就很显然。例如,国家银行的建立,国家掌握邮政、运输,国家通过立法手段管理经济活动以及国家对对外贸易的管制等等。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竞争时期主要是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所以在那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全面的、主要的,国家执行经济职能是消极的,范围是狭小的。当时,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市场上私人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的,国家只是起着一个为资本家的自由竞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作用。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阶段以后,国家的经济职能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为了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不仅表现于国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而且表现于国家日益广泛地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家密切融合,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最大的企业主和最大的资本所有者,它直接控制着分布在各个重要经济部门的大量企业和掌握着大量的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它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推行资本主义“国有化”,使国家所有制或国有经济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资本主义国家还通过政府的预算拨款兴建和扩大私人垄断组织无力承担和不愿意投资的基础设施等项目,例如建设公路、铁路、桥梁、电站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宏观的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和某些部门进行计划调节,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经过有关垄断组织的协调,确定目标,并规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措施,使得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决策者和投资者,而且是市场上的最大购买者和最大消费者。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管理职能发挥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2)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同其对内职能相结合,共同地担负着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完成其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的任务。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保卫本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和国家安全,防止外敌侵犯,以及在某种情势下实行对外扩张,争夺霸权,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侵略别国。这是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的对外职能。如果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这种职能,它就无法完成其对内职能,也无法实现其他各项对外职能,也就无法维护和实现其国家利益。

 第二,掠夺原料产地和占领商品市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掠夺侵占的历史。因为,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对殖民地的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虽然瓦解了,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直在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这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对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从各方面进行控制,尤其是采用经济“兼并”的政策,继续使那些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打着各种“援助”、“合作”的幌子,搞资本输出、发展跨国公司、垄断科学技术等等,在全球范围内或地区范围内搞强权政治,推行霸权政策。

 第三,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输出其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体系,推行其和平演变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职能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历史任务和现实任务而进行活动的总方向、基本方面和范围。它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集中表现。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职能和任何国家一样,一般也具有三个,即:政治职能、社会职能、保卫职能。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它的职能的内容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根本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职能是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相联系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就决定了它活动的基本方向不只是实行政治统治,更重要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职能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基本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是由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国内国际社会政治环境条件等因素所决定的。

  最后,由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所决定,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的基本的职能。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因此,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实现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的。

 第一,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革命,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旧制度内部产生,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夺取政权以后,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新的经济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因此,进行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理所当然地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活动方向。

 第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要求生产关系必须与一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它必须建立在先进的生产力基础之上。所以,为了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任务的地位。另外,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要满足人民这两个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和经济建设这个全国工作的中心,全面推进符合适全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第三,是由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组织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为主要职能。

 第四,是由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社会主义不是首先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物质基础薄弱,社会主义要创造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要建立在现代化社会化商品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国家组织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迫切性。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世界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与世隔绝、闭关自守,它在客观上处在世界性的经济竞争、智力竞争、人才竞争之中。在这场竞争中,社会主义国家能否走在时代的前头,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前景。现在,世界各国国家力量对比,主要是综合国力的对比,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最根本的是经济力和智力、科技力,社会主义国家要尽快发展,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组织本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需要指出,现代国家的国家职能主要的大量的是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执行和实现的。而政府职能的发挥,从政府内环境而言,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和高效,从政府外环境而言,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状况密切相关联。因此,说到一个个具体的国家职能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个或那个具体国家的政府职能,以及与政府职能发挥和政府职能的内容变换相牵涉相关连的政府内外环境的上述三方面体制因素。其基本要求是上述三方面体制相契合。在我国,改革的实践表明,政府职能转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政府职能的转换,必须适应、服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要求。此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方针原则,政府职能要实现法制化。政府职能是微观政治学或行政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但在实践上它是国家职能原理的落实,因此,我们在这里简约地提及。

                               

  点击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