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加《政治学概论》网络课程
       在    线   学   习                       
导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返回首页

课程目录

当前页:第七章——第二节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

 

    

第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政党政治通常是制度化的,亦即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政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主要方式。在当代世界,政党的建立和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政治现象,因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行某种政党制度。但由于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其政党制度的性质与形式以及政党制度模式也就存在着差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就是通过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联合执政或单独执政,以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般不是通过法律确定的,而是在政党干预政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民族习惯、政治制度、阶级关系状况和其他社会条件的不同,资本主义各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形式也不完全一样。按照可能执政的政党数量和政党竞争体制这种通常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无论实行何种政党制度,都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两党制

 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一种主要类型。所谓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上台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在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由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两党中的一个党上台执政,组织政府,行使国家权力。两党轮流执政并不是说在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只有两个政党。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国家除两个势力较大的政党外,都有一些小党,但这些小党在选举中没有获胜的可能,因而也不可能上台执政。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发源于英国,随后推行于英国的殖民地和受英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同是实行两党制的英国和美国,其具体形式又有所不同,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的两种典型形式。

 

 1.英国的两党制

  英国的两党制滥觞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因国会讨论工位继承问题发生激烈争吵,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托利党,但这时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还只是议会中的两个政治派别,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当然也未形成像今天这样的资产阶级两党制,只能说是一种两党制现象。到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于是政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原来的辉格党改称自由党,托利党改称保守党,分别成为英国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的代表者,两党轮流执政的英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党分裂,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从那时起至今,英国一直保持着由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局面。

 

 英国两党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与议会制相结合。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组成的议会制。上议院议员是世袭的或由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下议院由选举产生,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即为执政党,由它组阁掌握国家权力;获少数席位即为在野党(或称反对党)。这样,政府和议会(主要是下议院)是统一的,在一届议会中,执政党能完全控制议会权力。执政党和在野党的界限在形式上是十分明显的。

2)两大党都实行集中制,以纪律约束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在每次重要投票时,两大党所有的党籍议员都必须作为各.自集团成员参加,按照本党的决定投票,有时虽然也允许一些党员投弃权票,但以不使本党政府的作用受到损害为限。由于这种体制,就使得掌握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领袖(即首相),在整个任期内有把握连续执政,而在野党除批评执政党外没有其他实际权力。

(3)两大党之一的保守党是在原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基础上组建的,而工党则是标榜实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政党。工党由工会、合作社等自称为“社会主义”的团体组成,党员多数虽为工人,领导权却掌握在工人贵族之手,它以费边主义为理论基础,宣扬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这样,英国的两党制在竞争体制上就呈现出一个保守主义政党和改良主义政党争夺执政地位的特点。   

 2.美国的两党制   

 美国的两党制是从美国建国初期到南北战争结束这大约80年的期间内逐步形成的。18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代表新英格兰各州金融和商业资产阶级的联邦党和代表南部种植园主及北部中等资产阶级的反联邦党人,当时还只是作为两个不同政治派别存在。经过分化、瓦解和重新组合,到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和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民主党。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南部的种植园主逐渐变成了农业资本家,与北方的工商业资本家利益及地位日趋一致。至此,两个同是资产阶级政党的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终于在美国得到确立。   

 美国两党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与总统制相结合。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两大政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哪个党的候选人竞选获胜当上总统,这个党就被视为执政党,因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相反,竞选失败的党就为非执政党。美国国会也是选举产生的,但是,两党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与执政党或非执政党的地位无关,有时执政党在议会中可能占少数席位,而非执政党则可能拥有国会的多数席位,在国会中,美国的两大政党只是多数与少数席位的关系,并不是执政党和在野党或反对党的关系。

(2)两大政党都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本党的党员。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组织都很松散,没有全党统一的纪律,只是在竞选总统过程中体现出各党一定程度的统一。在国会中,两党籍属议员主要是从选区的利益出发,决定对某一议案的态度,而不考虑他所在党的立场。两党各自又有许多党内不同的派别,在许多立法和重大决定问题上,保守主义联盟和自由主义联盟往往取代了两党本身的区别。因此,在美国的两党制下,即便某个党事实上拥有国会中的多数席位,也不意味着该党在国会的日常活动中就一定掌握了稳定的多数。

(3)美国的两党制从形成以来就没有过党的更替,没有发生英国那样一个自称“社会主义”的政党取代原来的一个政党的情形。但是,从内部来讲,美国的两党制也有一些变化,这就是美国的民主党由于社会基础向中下层扩展,因此,进人20世纪以来,该党也带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色彩。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虽有不同的形式和各自的特点,但其作用和本质是一致的,它们的差别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两党竞争,一个执政,一个在野,或一个执政,一个非执政,好像很民主,其实不论哪一个党上台,对统治阶级来说,不仅不影响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更理想的代理人,缓和与调解统治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矛盾,保持政局的稳定。同时,这种两党制引人政治竞争机制,易于产生一种民主假像,借以平息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抗议,使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另一个暂未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从而放弃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恩格斯在谈到英国的两党制时,曾指出这是一种为使资产阶级统治永存而轮班执政的两个政党的“跷跷板游戏”。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的这个评价是非常形象而深刻的。

二 多党制

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另一种主要类型。所谓多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两个以上的政党并立,参与竞选,由竞选获胜(得到法定人数选民或选举人支持)的政党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通常是在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单独或联合其他若干个政党,作为执政党或执政联盟组织政府,而在议会中占少数议席并不参加政府的政党即为反对党。多党制是目前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包括西欧、北欧绝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一些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政党制度。在实行多党制的国家里,以法国和德国为典型,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其政党制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法国的多党制

法国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之一。在法国,多党制有较深远的历史渊源。还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多个党派,1848年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和后来的第三共和时期,都有许多政党活跃于政治上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四共和时期的国民议会中,有十几个较大的政党在竞争角逐,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单独取得议会多数并单独执政,所以这时期的法国政府都是联合政府,即由几个政党成员联合组成,一旦发生政见分歧,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危机,政局很不稳定。1946—1958年,12年间更换了20届内阁。50年代末,戴高乐出任总统,修改宪法,扩大总统权力,使政党关系也有所变化。从那时起,在法国基本形成了由三个大党(合政党联盟)左右政局的格局。这三个大党是:保卫共和联盟,其前身是1947年创立的法兰西人民联盟,该党曾在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执政;法兰西民主联盟,由共和党、社会主义人士中心、激进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等于1978年组成,该党的前身之一共和党曾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执政;社会党,1981年起成为主要执政党。

2.德国的多党制

在德国,形成一种与两党制比较接近的多党制。德国是一个实行多党制较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统治时期,多党政治被废止。1945年,德国分裂后,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多党制又重新建立起来。尽管在那里,有许多政党存在和活动,但长期以来争夺政权的只有三个政党:一是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它在组织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政党,在政治上则是一个统一体,以统一的纲领参加竞选,在议会内也以统一体的形式进行活动;二是社会民主党;三是自由民主党。从表面上看,与法国的情况比较类似,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事实上,竞选的结果基本上是前两个大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社会民主党)轮流控制和掌握政府,而自由民主党往往只能参加前两党之一控制的政府。所以有的政治学者称德国的政党制度是“两个半党制”。1990年德意志国家统一之后,德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特点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这些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实行多党制,原因很多。一般说来,这些国家的阶级结构比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更为复杂;所采用的选举制度也是与两党制国家单轮多数投票制不同的比例代表制。这样,一些小党就有可能通过集中选票使其部分候选人当选。但是,从根本上看来,多党制是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在政党制度上的反映。多党制的最大弱点是比两党制更容易引起政府更迭,导致政局动荡。

多党制的性质与两党制一样,也是资产阶级的竞争性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似乎进一步增加了可供选择的政党,但这种选择只能是在各个不同的资产阶级政党之间进行。尽管在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允许无产阶级政党的存在,有时无产阶级政党的个别成员还被选人议会甚至参加政府丶但大权始终握于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之手,政权的资产阶级性质并没有由于容纳无产阶级政党而改变。

一党制

一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又一种类型。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竞争角逐政权的政党制度。在这种政党制度下,要么法律只允许一个政党存在,即法定的惟一执政党,不给其他政党以合法地位;要么法律允许有执政党以外的政党存在和活动,但这些政党不得与执政党争夺政权。

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有两种典型形式,一是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二是亚非拉一部分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法西斯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的极端形式,它出现在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20世纪20年代,以希特勒为首的德意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的力量迅速膨胀,1932年7月起,在当时还实行多党制的德国,纳粹党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纳粹党领袖希特勒出面组阁后,利用议会通过授权法案,使其掌握了全部立法权和行政权。同年德国政府公布法律,规定纳粹党为惟一合法政党,其他政党须一律解散,禁止活动,凡维持原组织状态或另组建新党均加以严惩。这样,一直到1945年希特勒垮台,德国实行了13年纳粹党一党独裁的法西斯统治。在意大利,20—40年代之间,也出现过类似德国的情况。此前,意大利也是一个多党制国家。1922年,法西斯党领袖墨索里尼组阁,次年强迫国会通过新选举法,使法西斯党成为意大利的惟一合法政党,并于1928年实行党国合一的法西斯统治,直到1943年被摧毁。

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这种法西斯主义的一党制,是在当时德国、意大利两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面临深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认为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已不能适应自己统治需要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实质上是大资产阶级通过法西斯党使用恐怖手段进行极端恐怖暴力统治的制度。法西斯主义的一党制,已经随着法西斯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彻底失败而为全世界人民所唾弃,成了历史陈迹。

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的又一种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独立后,其中相当一部分实行了一党制的政党统治体制。这些国家一党制的形成过程中有几种情况:有些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始终是由一个政党领导的,独立后一党制被历史地延续下来;有些是在独立之初实行多党制,经过政党关系的改组和政党的合并,最终形成了一党制;有些国家是经过军事政变,通过实行军事管制,取消一切政党,然后再建立起一个惟一的合法政党。

一部分民族独立国家实行一党制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这些国家过去都曾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地,长期处于被分裂、受压迫的境地,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和独立以后,要求建立一个政治上统一的国家,实行一党制有利于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防止国家分裂,集中精力发展民族经济。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虽然只允许一个政党合法存在并掌握国家政权,但。这些国家并不否认公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因此,这种一党制与彻底抛弃资产阶级民主制,剥夺公民一切民主权利,实行赤裸裸恐怖统治的法西斯主义一党制是有重大区别的。

 

                                               点击进入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