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 调查研究法>>拓展资源>>拓展文献




1、北京市中学生科普教育的调查研究_王晶莹.pdf

从认知、技能、情感和活动四个维度,调查当前北京市中学生科普教育的现状.发现:北京市学校科普工作在各个维度、各个方面处于较好的水平,学校科普主要以科普宣传栏和图书馆为阵地,依托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活动,向学生传递有关应急避险、保护环境、生活健康和道德素质等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实用技能,唤醒了学生的科学责任感,同时也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了积极影响。

2、城镇化进程中县城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调查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_郑立坤.pdf

针对信阳市县城城区小学"大班额"突出的问题,研究小组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信阳市辖区7县1区的37所城区小学开展了实地调查,发现:信阳市县城城区小学在学生人数方面,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活动场地方面,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等与《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相距甚远。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信阳市义务教育总体资源供给不足;学校布局不合理,城乡义务教育发生结构性变化;教师资源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协调,加大教育投入,增强政策支持,完善招教制度,改革教育立法制度,加强统筹安排;需要广大家长理性择校,积极与学校沟通合作。

3、访谈设计及实例.pdf

案例一:访谈计划的设计",我最喜欢的人"——他人对幼儿人际吸引的调查;案例二:访谈调查实例选段。

4、访谈提纲.pdf

关于环境教育课程、师资及环境教育的认识。

5、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的访谈研究_蔡天健.pdf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重要的学术人力资源,他们是建设和发展高校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只是关乎自己,更关乎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以职业幸福感已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在参考相关方面的资料和借鉴以往的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访谈提纲,对首都师范大学的十位青年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整理近4万字的访谈资料,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影响高效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提升策略。

6、高中生科学实验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调查研究_张霄.pdf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建构了实验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以此对北京市6所中学的36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实验能力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实施方案的能力显著高于设计方案及分析结果的能力;在设计方案维度下,能力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为选择药品和仪器的能力、明确实验条件的能力、设计操作步骤的能力;在实施方案维度中,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显著高于调控实验变量的能力和记录能力;在分析结果维度下,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显著高于解释推理能力和反思能力.男女性别没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建议。

7、基于访谈法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_省略__以广东南方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_袁娟.pdf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高 职院校来说, 教学质量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本研究通过对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巧位学生进行访谈, 了解他们对课堂 教学质量的反馈, 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同时总结 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措施。

8、家庭教育对方言习得影响的调查研究_韦炳旭.pdf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 国在世界文化上站稳根基的首要任务。方言作为我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方言势在必行。方言是一种交 流方式,更是一种情怀,恰当处理方言问题可以有效推动 情感交流和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对方言的传承和发展将会 发挥重大作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对亲人依恋感和对故 乡的认同感。

9、教育研究中访谈法应用技巧浅析_倪建雯.pdf

访谈法作为教育研究中进行质性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如何在研究中做 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掌握访谈中的言语和应变技巧并且做好访谈后的整理工作,对于整个访谈的效度都至 关重要。本文意在以自身访谈研究为例,浅析教育研究中访谈法涉及到的应用技巧,以有利于日后更好的掌握 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

10、课堂教学改革困境与破解策略-基于S省S大学的调查研究_李跃飞.pdf

 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及其改革现状与制约因素,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义。对S大学教师的调查表明:学校硬件环境较差、教学班大、教师教学任务重、重科研轻教学、教学考核 制度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等是当前课堂教学改 革的主要困境。对此,建议从强化理论指导、改善客观条件、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教师培训、以教学研究促 教学改革和以点带面六方面逐步推进改进。

1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_张晖.pdf

 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与父母分离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与越来 越庞大的数量而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扬州地区和宁夏地区的 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出 现学习焦虑的可能性较高;(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几率比非留守儿童大,具体表现在过敏倾向和冲 动倾向方面;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问题的检出率则略高于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 况在性别、监护类型、父母在外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

12、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研究_张旭东.pdf

 为考察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与特点,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 表"对来自广东农村的651名中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教师主观 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均分最高,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均 分最低;(2)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在年龄、任教学段、学历水平、职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在教龄、婚姻状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13、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_苗培周.pdf

 及:通过对河北省500 位农村小学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有 了较大提升。然而,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依然薄弱,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偏低;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效 益偏低;多半教师没有明确的自主专业发展规划,且执行力水平偏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部动力与外部支持双 重不足的困局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为了让教师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必须注重 教师人力资源建设:一是完善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制度建设;二是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三是进 一步完善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四是着力激发和强化农村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五是大力提 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14、青少年使用移动媒体的行为分析_薛亚青.pdf

 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也深刻影响了青少年的人际 交往、娱乐消遣和学习生活。对00 后初中生访谈后发现: 在移动社交平台的使用 偏好上更喜欢用QQ; 线上互动表达方式多用网络表情和网络用语; 有着隐私管理 的意识,小心管理着隐私的边界; 手机是他们利用新技术自我赋权的一个重要媒 介。

15、省级师范生技能竞赛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_李红玲.pdf

 浙江省是华东地区首个举办省级师范生技能竞赛的省份,对其已经举办的10 届比赛规程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参赛人 员、比赛分组与比赛项目3 方面入手探究。根据其变化趋势对师范生技能竞赛的赛程与效应提出思考与建议:扩大参赛人员 范围,对各个学段的师资培养都应给予足够关注;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改进比赛项目设置;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多媒体设计应全 科化;持续发挥比赛效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16、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课改革现状与政策.pdf

 伴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中学政治课开始由传统知识型教学向现代化的发展型教学模式转 变,政治课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区域学校教学课改与新课改不协调一致、滞后 于新课改的步伐的矛盾状况。通过对襄垣县第一中学新课改实施情况调研的个案分析,发现该学校政 治课改中存在着诸多阻碍性问题,如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够彻底、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性的缺乏、教 学模式传统、僵化、单一、学生学习缺少自主性与能动性以及教学形式化与教学设备落后等。针对以 上问题,在坚持方向性与目的性相一致、坚持思想理论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坚持分层教育与方法 多样相结合等原则下,拟从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 对策建议,以期对新课改深入实施提供借鉴。

17、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_钟红艳.pdf

 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及其改革现状与制约因素,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义。对S大学教师的调查表明:学校硬件环境较差、教学班大、教师教学任务重、重科研轻教学、教学考核 制度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等是当前课堂教学改 革的主要困境。对此,建议从强化理论指导、改善客观条件、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教师培训、以教学研究促 教学改革和以点带面六方面逐步推进改进。

18、怎样学习最有效?_石卫林.pdf

 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焦点议题。 本研究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对象, 实证分析其主动学习的类型及影响机制, 进而 探讨怎样的学习行为最具成效。研究指出, 主动学习存在无意识和有意识学习两类, 有意识 学习又可分为效仿和信念学习。实证结果发现, 有意识学习, 尤其是信念学习更有可能提高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职业道德。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度、课程 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的紧密度, 加强学生与导师的交流, 提升专业实践的质量, 能够显著提 高学生实现信念学习的概率。提升教育质量, 高校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更要激励学生塑成有意识学习, 尤其是信念学习行为。

19、浙江小学班主任工作压力的访谈研究_樊春燕.pdf

 目的: 旨在探讨全国一线城市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都有哪些,这些压力对他们自身都有何负面 影响。方法: 通过深度访谈,对浙江某地区12 名小学班主任进行访谈研究。结果: 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包括: 学 生成绩不佳难以管理、考试升学压力、工作负担过重、忙于应付学校各类检查考评等。结论: 一线城市教师与 全国其他二三线城市一样,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与家长、科任老师、学校领导的人 际关系问题,职称晋升公平问题,不合理的日常考核评价等主要压力。对小学班主任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 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0、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_闫志英.pdf

 采用《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对212 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总体而言,中学教 师在自我实现和同事关系两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在工作强度和工资收入两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具体而言, 20—30 岁教师对工作强度最为满意,50 岁以上教师对工资收入最为满意; 职称最高的教师感受到最为强烈的 自我实现; 实际工资收入低的教师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较低,而对工作强度的满意度较高; 教龄短的教师对 工作强度的满意度较高。20 年的时代变化并未对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21、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_盖学葳.pdf

对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现状进行调查,欲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AMQS)对564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试AMQS及其各维度得分 均高于中值,而全体被试在AMQS动力系统、应对方式、认知风格维度上的得分较其他维度低。对不同学校、 年级及性别被试的AMQS及其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抗挫折心理素质水平上性别和年级主 效应显著(p<0.05)。不同年级被试的AMQS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初一年级 被试的AMQS总分在所有年级被试中最高,为(2.96±0.34)分。男性被试AMQS总分为2.74±0.33,低于女 性被试的2.95±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点中学被试AMQS总分为2.81±0.32,低于重点 中学被试的2.9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特别 注意加强针对高年级学生、男生及非重点中学学生的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进一步夯实中学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2、自主学习中心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动机一项访谈研究_吴君.pdf

对8 位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促进或阻碍学习者使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 因素。研究发现,外在动机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英语学习的主导动机。情感因素,如懒惰、缺乏意志 力等则阻滞学习者进入自主学习中心,同伴和教师对自主学习中心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并 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课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