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特点
一、概述
现代数学教学观认为,学生的情感发展不只是保证教学秩序的条件,更不是数学教学中无足轻重的,而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其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价值
1 .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数学认识活动起着启动、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有别于评估、学习目标等外在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
2 .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了兴趣、自信心等品质,有助于形成“乐学”、“爱学”的态度,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基本动力。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即在他们离开学校后具有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也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数学教学中发展良好的情感品质是具有长效和持续的教育价值。
3 .学生的情感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其中包括情感品质的发展。因此,学生情感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等情感品质。这些情感品质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
1 .《标准》所规定的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总体目标
《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的明确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 .目标表述
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逐步获得成功感,同时也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历程。在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并形成严谨认真、探索创新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内涵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主要包括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喜爱。
第二,学生对于自己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主要包括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第三,学习数学的态度与习惯。主要包括探索创新、合作交流与严谨求实。
在《标准》“总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被表述为: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