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数学学习的迁移
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的学习也会对以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在技能学习中均有发生,这便是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现象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被我国古代的学者们注意到,并在学习和教学中得以应用。中国古代很多学者都知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学习迁移现象极为重视,开展了大量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探讨造成学习迁移的因素或原因,提出了各种解释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学说。这种研究至今仍然方兴未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迁移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正是由于迁移,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才能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并能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作用。数学新知识的掌握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已经掌握的不同数学知识进行组合,往往可以形成新的数学知识,诸如此类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数学学习的迁移现象。例如,分数的认识和学习,有助于小数的认识和学习;估算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数的观念的形成。这些都属于迁移现象。
一、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的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行为规范之中。比如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数学学习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学习;数学解题讲求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是方法、行为的平行迁移等等。
从迁移的发生的领域分类可分为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习惯的迁移、态度的迁移。如掌握了加减法的学生,容易学好、乘除法运算,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学会在走路中掌握平衡的孩子,会将这种保持平衡及移动的技能运用到跑步中去,这就是一种技能的迁移;而一个受到了老师不公正对待的孩子,一提到学习就很厌烦,甚至连游戏也不想参加,这就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迁移。
按迁移产生的效果分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所谓正迁移,又可称为积极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或促进。如已有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能过很好的得到利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所谓负迁移又称消极迁移,使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与原有的概念混淆,产生干扰现象,加大了新概念获得的难度,或者歪曲了原有概念。这种迁移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是很严重的。比如掌握了汉语语法的学生,在出血英语语法时,总会因汉语的语法习惯影响英语语法的学习,度过这个困难时期,英语学习才能柳暗花明。一部分学生要花很长时间很大精力才能摆脱这种消极干扰。
按迁移产生的方向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很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反之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则称为逆向学习。
顺向学习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逆向迁移有助于已有知识的巩固和完善,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两种迁移,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效果。
按学习产生的情景分,可将其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是指在内容很程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如数学课上学习了三角方程式后能够促进物理课学习计算斜面上下滑物体的加速度。
纵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较容易较具体化的学习对难度较高、较抽象的学习的影响和较高层次的学习远侧对较低层次的、具体学习情景的影响。
按迁移发生的方式分类,可分为特殊性迁移和非特殊性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某种学习的内容只想特定内容发生迁移。也就是说,特殊迁移是指内容相关的两种只是、技能学习之间的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墨中学习的内容向广泛范围的迁移。常常表现为原则的迁移后态度的迁移。
在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顺向正迁移。因为正迁移是促进学习的迁移,对学习和教育有积极意义。而负迁移对学习造成干扰,是要避免和控制的迁移。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希望先行的学习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在后面介绍的迁移理论中考虑的主要是学习的顺向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