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学段
1 .利用数学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学生的知识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教师应逐步利用数学的材料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形成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
首先,在教学中应从探讨数学知识的背景来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用圆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一问题就会引起学生学习圆的兴趣和动机。
其次,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教过统计初步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小的调查,然后制成统计图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很有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2 .创设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这一学段,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 1 )激疑
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讲解,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数学教师善于“激疑”,则可以使学生质疑问难,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教“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先出一道除法让学生计算。对这一道题,学生补了若干 0 也无法除尽,于是学生产生了困惑。这道除法是怎么回事呀?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就非常强烈。
( 2 )探索活动
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通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比较两个较复杂的分数,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如用 1 减分数进行比较、用倒数和图形进行比较等等。最后引出通分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就提高了。
( 3 )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3 .让学生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学生的意志力是逐渐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要让学生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他们经常困难重重,就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让成绩差的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4 .适当采用小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小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如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或小组调查等,在这种合作教学的形式中,学生会逐步发展和同伴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三)第三学段
1 .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实施主体性的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学生自主性发展与情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性的发展是情感发展的综合体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信心,能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具有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等,都能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上体现出来。同时学生自主性发展也促进了学生情感品质的综合发展。
2 .在解决具有挑战性问题时,去体验思维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一学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后体验思维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有两种有奖储蓄,每份都是 100 元,存期都是一年,都是 10 万份作为一个开奖组。哪一种较为合算呢?
甲种储蓄设计 |
乙种储蓄设计 |
一等奖 1 个,奖金 10 万元;
二等奖 10 个,奖金各 10000 元;
三等奖 100 个,奖金各 1000 元;
四等奖 1000 个,奖金各 100 元;
没有得奖的,不给利息。 |
一等奖 1 个,奖金 50000 元;
二等奖 10 个,奖金各 5000 元;
三等奖 100 个,奖金各 500 元;
四等奖 1000 个,奖金各 100 元。
没有得奖的,可得利息,年息为 4% 。 |
这是一个金融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经过一番提炼,可以归结为概率问题。学生在解完上述问题后,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和进一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 .探求规律,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一些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猜想、验证、比较与综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中的规律。
例如,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如, 1+3+5+7+9+------+101= ?
请学生看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