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的原则
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提出了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两条教学原则。
渐进分化原则是指教学要先教比较一般的或广泛的观念,再将其一步步分解成具体的或初级的观念,通过逐步分化,直到最广泛的观念分解为最初的观念。运用这一原则进行教学的过程被称为演绎教学,它依据的是类属学习过程的规律。
综合贯通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比较观念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观念间建立起联系。通过综合贯通,使分化的观念相互联系起来,这一原则保证了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过程的进行。
这两条原则是相辅相承的。渐进分化把总观念一步步分解为从属观念,分解为组成部分;综合贯通强调观念之间的联系,将观念作为连贯的整体的一部分进行学习。要使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在教学中贯彻这两条原则。
(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为了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进行,奥苏伯尔提出了使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 advance organizer )是奥苏伯尔 60 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组织者可以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一般概括性说明文字,它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组织者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相联系,提供一个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一般观念,为学习新观念提供一个“观念固定点”,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有效地促进演绎教学,中时帮助学习者组织要学习的材料。
奥苏伯尔指出,组织者最适宜在两种情况下运用:
第一,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材料的组织者,使学生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这样的组织者被称为陈述性组织者。
第二,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个对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组织者,这种组织者被称为比较性组织者。
(三)课堂教学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奥苏伯尔提出讲解式教学,即教师运用言语讲授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在准备教学阶段,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同时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在此基础上为教材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组织者。
在正式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并将这种组织者贯穿于一节课之中。接着采用渐进分化的方式,把范围较广的、抽象的观念分解成范围较窄的、具体的观念。在渐进分化的同时,通过综合贯通方式将分化出的观念相互联系起来。
奥苏伯尔强调教学中的师生相互作用,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讲解式教学并非布鲁纳批评的“教师讲,学生静静地听”的那种教学。
三、对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相互作用,还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条件,这些观点是很有见地的,也符合学校学习的实际。
(二)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运用于教学实际,提出了“渐进分化”“综合贯通”的教学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对实际教学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受到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欢迎。
(三)奥苏伯尔过分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使学生接受,忽视了学习者的创造性。他的学习理论主要论述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技能和品德的学习,这是片面的。
四、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今天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教学方法的作用不能离开特定的教学情景,并非发现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就是不好的学习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
其次,教学应当是有意义的接受和发现并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最后,教学的重要策略就在于,怎样建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