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9章 领导素质
第一节 领导者素质概述

    一、领导者的素质的含义
    “素质”一词最早是作为生理学的专业术语来使用的,是指人的解剖生理特点。换句话说,素质就是指人的体质,即人体的总的生理特点、条件和状态,以及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生理基础和质量。现在,素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素质不再仅仅指一个人的体质状况,而且还包含组成人的一切内涵或成分。
    确切地说,素质是指一个人进行—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借助的那些来自于先天或后天的自身内在条件的总称。它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的成败得失以及他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优劣强弱具有决定性意义。现在,人们已经把素质看作是一个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各种角色内在构成的最一般的概念。根据上述内容,我们认为:领导者的素质是指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素质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经典,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但充满戏剧张力,也凝聚了人情世故、政治规律与光明黑暗;书中人物有“神圣的自由”,立志成圣和为国家利益,忠于职守,为理念奉献;也有“堕落的自由”为所欲为,不能忍受规范制度,成为真理与和平的敌人。
    曹操煮酒论英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曹操点出了“胆识”的重要性,唯有聪明才辩、磊落豪雄、深沉厚重才能开创新格局。
    刘备一心为关羽报仇,怒而兴师、愠而致战,派兵伐东吴,公私不分,显示情绪管理的关键性。
    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正确分析形势,进而预测事态之发展,显示领导力与战略性、哲学性思维的互为表里。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队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领导者的意志,正是最珍贵的无形战力与精神指导。
    淳于琼喝酒误事,醉卧幛中,导致曹操攻其不备放火烧乌巢军粮,袁绍因此一蹶不振,走入灭亡。管理策所说:“上帝会注意细节”,局部影响全局由此可见一斑。
    胜利者要宽容,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领导者必须展现豁达与胸襟。
    当传闻赵云投奔曹操时,刘备冷静地表现对同事的信任:“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信任正是企业发展的“社会资本”,是人际沟通的马达。
    曹操求才若渴、唯才是用,“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领导与组织、动员、培训、沟通、考核密不可分,人才正是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
    资料来源:http://www.ic37.com/htm_news/2009-2/189046_277325.htm

    二、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一)综合性
    我们已经论述过,领导的内容涉及决策、控制、组织、协调、用人、沟通等许多方面,这种综合复杂性使得领导者的素质也就不可能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它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具有全面、综合的素质。一般地,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较好的政治、文化,智能、道德、能力、身体等多方面的素质。正如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所指出的那样,领导者的素质应该包括:具有政治上的成熟性和积极性;最密切地联系劳动群众,知道并理解群众利益,赢得他们的绝对信任;能把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在技术上和生产组织上是内行;受过科学的教育;具有行政工作的能力以及具有坚强和果断的性格等。
   (二)发展性
    不管是遗传过程还是领导者自己主观的努力过程,其素质(诸如品性、行为特征、作用、价值、知识、智能等)都是从无到有,不断增加、不断发展的,特别是精神范畴的领导者素质在作用或功能上和内容上,更是具有无限的空间。因此,领导者的素质是可以在工作、学习以及其他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加强、扩展和提高的。
   (三)层次性
    领导者的素质的层次性是指不同层次领导者有着不同的职责,因而对领导者的素质的要求也有高有低。在现代社会的大型组织当中,领导者一般可分为高、中、低三层。通常情况下,高层领导者的素质重点是分析、综合和决策的能力,中层领导者的素质重点是组织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而基层领导者的素质重点则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
   (四)动态性
    领导者素质的动态性是指领导者的素质会随着领导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他人的不断影响而产生相应的变化。领导者的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领导者的素质必然也要不断地发展、变化,甚至要做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