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章 领导理论
第一节 中国领导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发展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领导这样一个大国,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在教训上,都有着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丰富遗产。《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用来从事领导活动。可见,中国的领导思想对整个人类历史、对整个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纵观中国历史所记载的领导思想所研究的内容,涉及领导哲学、治国方略、领导职能、施政方针、领导环境和领导关系、政治权术、领导方法手段和艺术、领导素养、领导体制与制度等理论。从商周一直到清王朝,“大一统”和“君权至上”的封建主义领导管理思想始终是中国古代领导管理思想的主流。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领导理论
这一时期的领导理论主要表现是一些领导思想逐渐系统化,形成理论体系,具体表现就是以神为政和以礼为政。
1、神治领导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存在于夏、商、西周时期,倡导领导者借助神力从事领导活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对鬼神的崇拜,但那时在神灵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谁犯禁忌就要受到神的惩罚。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神灵变成了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夏禹征伐三苗就借助“用天之罚”来达到目的,商王用“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通过神话自己树立威信。到西周时期,帝王合一,周天子即是上帝之“嫡长子”,国王以上帝 “元子”的身份统治国家,并建立了祭祀神灵的等级制度。其实这些都是为了体现统治的合法性、巩固权威服务的。然而,商朝的灭亡,也使西周的统治者认识到,君主无德也是要为上帝抛弃的,要想保住王位必须保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样就产生了“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敬天保民思想。
2、礼治领导理论
礼治思想早在夏 、商就有萌芽,而以西周尤为突出,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这主要体现在“周礼”上。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前代“礼”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道德标准、习惯、风俗等制定了空前完备的“周礼”,以统治臣民。“礼”的内容可以说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宗族统治与政治统治确立国家的统治原则,表现形式就是 “亲亲”与“尊尊”。“亲亲”是指从宗族角度出发,划分出大宗和小宗的等级,以亲疏远近构成宗法系统。“尊尊”是在宗族等级制的基础上确立严格的政治等级关系。“周礼”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及以下诸侯、卿大夫、士共四个等级,从爵位论又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居民也分为十个等级,由此便形成了从大宗到小宗、从天子到庶民的严格统治体系,通过宗法制达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纲领《周礼》,西汉的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一批古书,其中一部名为《周官》。原书当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汉儒取性质与之相似的《考工记》补其缺。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更名为《周礼》。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0803.htm?fr=ala0_1_1。
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纲领《周礼》,西汉的景帝、武帝之际,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得一批古书,其中一部名为《周官》。原书当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汉儒取性质与之相似的《考工记》补其缺。王莽时,因刘歆奏请,《周官》被列入学官,并更名为《周礼》。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 /90803.htm?fr=ala0_1_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