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3章 领导用人
第五节 团结与激励
一、团结
(一)团结的定义
团结是领导主体被领导者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为实现领导目标而共同奋斗的组织措施和人际措施。只有团结得好,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夺取领导的胜利。不能团结,就意味着不能实施领导,当然也就不能顺利地实现领导目标。能否做到团结,就决定着能否取得领导成功。而影响团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格、习惯、修养、思想水平和行为方式等,但是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道德素质。事实上,不管行为方式或者个性如何,只要道德高尚,就一定有助于团结,而取得领导的成功;只要道德素质低下,就必定产生重重矛盾而分崩离析,根本不可能取得领导的成功。
(二)团结的方法与艺术
1.团结的方法
团结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公正对人处事的方法:
作为领导者,其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在处理同事关系时要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是否公正,是领导者赢得人心的重要砝码,也是领导者树立威信,团结下属的重要手段。上级领导能够公正处事,下级就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就高,就会产生亲和一致的关系。反之,就会使下级产生不满,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严重地影响团结,就会失去群众,失去民心。
(2)平等待人相处的方法:
平等就是要求下级与下级必须是同志式的关心。上级领导者尤需格外尊重下级的人格和尊严,不仅平等交往,还要真诚地与下级交心,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形成和谐团结之风。领导者必须深知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服务。领导者应当在平等的原则指导下尊重、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同志,而不能因为地位优越,权力重大,就不尊重下属,甚至轻视下属。周恩来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一生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下属和周围的同志,关怀体贴,平等相处,深受人民的爱戴。
(3)民主的方法:
民主作风是领导者必备的品格,其实质是要相信下属,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领导者如果自以为是,轻视下属,搞一言堂,势必造成孤家寡人,众叛亲离,最终失去民心,失去领导资格。在一个民主的氛围里,群体成员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自觉工作和进行创造性探索,而且可以不断形成合力。所谓领导者要群策群力,就是要在民主的风气中发挥所有成员的聪明才智。没有民主就不会有领导者与群众关系的协调。因此,实行民主,摒弃专制,是团结的重要手段。
(4)率先示范的方法:
领导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有身体力行,廉洁奉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能不能严于律己,是否勇于接受批评和坚持自我批评是衡量领导者道德水准和领导能力的重要试金石。要做到为官一方,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使廉洁成为领导主体及治下社会系统的风尚。
2.团结的艺术
在领导实践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团结下属和周围的同志,是实现领导目标的先决条件之一。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最醒目、最突出的方式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行动口号,实际上就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打击少数”的高明领导艺术。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无论是政绩显著的帝王,还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无不得益于“上下同欲而聚公”的领导艺术。组织领导实践中的团结艺术在如下方面尤为重要:
(1)大局为重,化解矛盾:
领导者掌握团结艺术的水平首先体现在是否以大局为重上,体现在是否能够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上。由于利益关系的差异和思想水平的区别,矛盾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领导者一定要从大局和全局的利益出发,主动积极地排除干扰,化解矛盾,推进工作顺利开展。春秋战国时“将相和”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蔺相如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搞文臣武将间的无谓争斗,使强大的秦国不敢贸然侵犯,维护了赵国的根本利益。这种以大局为重,化解矛盾的高尚风格,是现代领导者仍然应该很好学习的。
(2)淡泊名利,谦让大度:
领导者在处理各种工作关系时一定要淡泊名利,有忍让之心,有君子之风,谦虚谨慎,豁达大度,这是维护团结,增进感情,合作共事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古人云:“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远”。所以,领导者只有心境平和,沉静有序,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顺利实现领导目标。
(3)理解支持,光明磊落:领导者团结周围的同志,应该充分发挥理解和支持的艺术。理解了才能信任,信任了才能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凝聚力。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应该心底无私,光明磊落,要有推功揽过的精神和境界,这样就会团结大家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在这方面,周恩来又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典范。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中央的团结,以党的事业和全局的利益为重,他主动承担大跃进的责任,激励大家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二、激励
(一)激励的含义
领导者用人之所以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是为了使下属能够按照所要求的方式活动,去完成领导者确定的某一特定的目标。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就成为用人方法和艺术的核心,这就是激励确切地说,激励就是指领导者在用人实践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使被领导者甘于为领导者所用,并保证被领导者主动、自觉、积极、尽其所能的领导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