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2章 领导决策组织实施过程与艺术
第一节 动员
    一、动员的作用
   动员是对组织成员有目的地施加有说服力的影响,借助于这种影响,把决策意图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去,促使和引导他们的行为向着领导主体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因此,动员不仅包括了对决策的宣布或公布,还包括了领导主体对决策执行者及有关人员的教育、说服和鼓动。决策执行离不开动员,动员不仅是决策执行的一个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决策执行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决策的执行要由多人一起协作去完成,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利用各种方式,充分发动组织的成员,使所有人员都了解决策,正确地理解和接受决策,决心努力去实现决策。
    正确的计划、制度和奋斗目标,对于每个组织成员都具有积极的鼓舞和动员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有当这些计划、制度为群众深刻理解和掌握之后才能发挥出来。也就是说,不论执行什么决策,不仅决策本身要符合群众的利益,而且要通过动员使群众认识到决策和他们的切身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积极地接受和执行决策,只有这样,决策的执行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
    在决策本身能够符合和满足人们利益的条件下,动员的目的是要加深人们对决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人们努力去执行决策,这是动员的一个重要作用。如果决策本身在总体上符合人们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在目前要对组织成员的眼前利益和固有观念进行重大调整和改变的情况下,动员的作用还表现为要说服员工,促使员工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和适应整体利益的调整和社会观念的新变化,这是动员的一个更为艰巨和重要的作用。动员还要通过控制舆论趋向,创造特定的舆论环境来引导、劝说、规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为决策的顺利执行提供保证。
    二、动员的原则
   要做好动员工作,还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说服原则
    说服原则也是正面教育原则。动员和决策执行不同,它不是向组织的成员发号施令,也不是对其进行恐吓,限制其活动,而是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动员活动,其直接目的是要使群众按照领导主体所希望的方向去领会决策的内容,改变自己的行动或观念从而接受决策,执行决策。因此动员就必须具有说服力,能使人感兴趣,使人信服。
   如果员工和领导主体的想法完全一致,动员就只是一种告知决策内容的作用,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人们的认识角度是不同的,认识水平包括对自己切身利益的认识也是不平衡的,再加上一些陈腐的观念和特定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决策的真实含义,所以动员必须承担转变员工观念的职责,承担说服的职责。说服有二种方法:①理性的说服;②运用各种暗示的手段。理性的说服就是通过讲道理,提高对象的认识程度、以理服人。
   在心理学中,暗示的含义是指一个人不用命令就对另一个人的信仰、观点和决定产生某种影响。暗示的手段包括用经过特别选择和组合的材料来表达某种宣传内容。人们见到的许多宣传材料都是这样形成的。充分利用情感在宣传中的作用,如利用艺术形式进行宣传;让特定的人来进行宣传,如请名人出来讲话;启用特定形式,如会场的布置,使人振奋的演说,新鲜的见解等等。暗示的方法旨在使动员更加通俗易懂和具有吸引力、而实质上又不改变宣传的内容。
    2.适时原则
   动员的适时原则包含有及时和迅速的含义。对事件所做出的最先的解释能够迅速地吸引组织成员的注意力,更容易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而进行消除这种影响的动员相比之下更困难一些。
   决策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执行决策重要方法手段的动员,要随着执行过程的发展变化,适时地进行,以收到更好的配合效果。动员的时间可分为事先、同时和事后三种。事先的动员是在决策正式实施之前对决策的内容和背景的说明与解释,另外还包括为决策的执行做好相应的舆论准备。大量的动员发生在决策执行过程的同时,其目的是传播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有关信息,帮助组织成员在广阔的背景下正确理解和分析正在推行中的决策,针对他们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说服和教育;同时,它还承担引导和指导决策执行过程和相关舆论变化的功能。事后的动员主要是通过对决策实施结果和对实施过程中的事件的解释和说明,巩固决策的成果,或者为决策修正、发展或终结提供舆论准备。
    3.利用现实事件进行适当解释的原则
    在动员中利用现实事件可以提高成员对宣传内容真实性的主观评价。当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各种事件接踵而来,他们不可能对自己碰到的所有事实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不可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了解某一事件,确定它与其它事件的联系,它的意义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人们也并非始终具有足够的经验、知识和见识对事实进行正确的解释。所以,大多数成员都乐于接受对事实进行的适当分析和解释的动员手段。
    4.个性化原则
    动员始终是面向广大成员的,但一般来讲,领会程度因人而异。动员的措施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自不同的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所受教育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差别。这些特点影响到他们的利害关系,影响他们对各种信息的选择和接受。个性化原则要求动员应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动员的内容和方法
    1.动员的内容
   动员的内容包括决策的公布和决策的宣传、说明。除了秘密的决策以外,决策制订后都有正式公布的环节。
   (1)决策的公布:决策公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决策公布的内容含混不清,或者相互矛盾,员工分析决策公布的内容时出发点和理解不同,都会给决策执行活动带来不同的影响。决策公布既要有时机的选择,以便把握决策的时效,在组织内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也要有范围上的控制,对具体的决策执行者和决策对象,对这一部分决策对象和那一部分对象,采取有区别 的原则,以利于决策的执行。决策的公布还是员工们认识和看待决策的重要窗口。尽管决策的公布和决策的结果之间可能存在重大差别,但决策公布造成的影响,仍然是员工们评价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际的动员过程中,决策的公布往往不是对有关决策内容信息的简单传播,而是和决策的宣传、说明紧紧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