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0章 领导体制
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

    领导体制指的是领导主体为保证领导活动正常进行并实现领导职能而建立的组织机构形式和有关规章制度系统的有机统一体,是领导活动中由领导机关制定的领导权限划分及相应组织机构设置等构成的制度体系。
    领导体制是领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包括
    (1)机构的设置(领导体制的载体);
    (2)领导权限的划分(领导体制的核心);
    (3)机构之间的关系模式,即领导者的领导层次与幅度(领导体制的内容)。
    (4)领导体制的内容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度。
    通俗地说,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领导的组织结构、领导层次和领导跨度以及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
    领导的组织结构。领导的组织结构是指领导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他包括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纵向的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二是横向的关系,即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它一般包括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混合式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
    领导层次和领导跨度。所谓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内部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数量,即该组织系统设有多少层级进行领导和管理。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领导跨度又称领导控制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范围和幅度。
    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的中心内容是建立严格的从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对不同的领导机构、部门之间以及领导者之间的职责权做出明确的划分。
    领导体制的构成要素。领导体制的构成要素包括决策中心、咨询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五个部分。决策中心是领导体制的灵魂,咨询系统是决策中心的思想库、参谋部和有力助手,执行系统是决策方案的落实部门、监督系统是领导体制的调节器和平衡器,信息反馈系统是决策中心的辅助部门和助手。
    二、领导体制的特性与特点
   (一)领导体制具有两种基本特性,即普遍性和特殊性。
    领导体制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因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领导活动不能凭空进行,而必须以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依托,并按一定规则行事。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议事会就是最初的领导体制。这种简单的领导体制与当时社会集体劳动和作战指挥的要求相适应的。随着以后生产技术的进步、分工和协作的发展, 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领导活动日益复杂起来,领导体制也相应变得复杂精细。纵观人类历史,领导体制的产生是人类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凡是领活动都离不开领导体制。所有社会系统的领导体制都有一个共同性,即都与生产力紧密联系,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都是核心的能动的社会关系,具有行使组织、自挥、协调、约束、控制的效力,沟通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以及有效的机构设置和明责权限划分等等。这种共同性就是指领导体制不受特定的具体社会制度影响,领导体制的普遍性。
    但是另一方面,领导体制又总是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直接相联系,主要体现在领导体制的内容上。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领导体制的具体性也就有很大差异。
    它虽然不等同于具体的社会制度,但却来自并服务于特定的具体社会制度,要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时它还直接构成特定的具体社会制度的核心部,因而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是说,领导制与一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紧密相关,维护并从制度上发展它们。这种情况就是领导体制的特殊性。
   (二)领导体制的基本特点
    一是系统性。领导体制是一个整体系统,是组织结构制度、组织机构中各部领导权限划分、领导干部管理制度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统一体中各要素间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单一制度不构成体制。系统性特征表明,领导体制改革或变动也不能孤立进行。
    二是根本性。任何社会的领导活动,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组织机构、建立一定领导和管理规则。领导活动的成功与否,归根结蒂取决于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领导体制是一定领导集团及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志和利益的体现。它一经形成,就具有强制性。不仅如此,它还将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流行的价值观念,一种社会性的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这样,它就不仅在领导集团中,而且在全社会范围内影响人们的思想,支配着整个领导、组织活动。正因为如此,领导体制较之领导者的思想作风和作用而言,更显重要,带有根本性。
    三是全局性。领导者是统御全局的,掌管全盘工作,在各个单位、部门起关键性的作用。但领导者总是单个的人,其个体素质千差万别,作用影响大小不一,总的来讲,其作用存在相对的局限性。而领导体制是覆盖全局的,规范着所有的领导人,制约着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制约着领导活动的全过程。
    四是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它的相对静止性。领导者或领导集体是经常变动的,领导人的思想作风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而领导体制则不然,它一旦形成,则在较长时期内稳定不变,甚至几十年、几百年一以贯之。这种稳定性带来领导体制的长期性。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
    我国的领导体制是社会主义的领导体制。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确立了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制度从根本上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确保从事领导工作的一些领导主体只是人民的公仆。而这正是我国领导体制的根本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下任何领导体制的根本标志。因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决定了国家各级领导机构的设置、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都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决定了必须以在组织上保证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美满生活为目的。我国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领导机关是为社会服务的,领导者就是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