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0章 领导体制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
    一、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这是按照领导机关中享有法定最高决策权的人数来划分。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所有领导体制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制。所谓一长制,就是指一个组织或领导机关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一长制又称首长负责制、独任制;所谓委员会制,是指一个组织或领导机关的法定决策权由两位以上的首长行使的领导体制。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一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行动迅速,指挥灵敏,避免或减少冲突,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其缺陷或不足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长制条件下很容易导致重大决策失误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如果在其它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一长制还难以避免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委员会制的优劣与一长制正好相反。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方面,从而有利于系统内部的协调;可以有效防止个人滥用职权,减少腐败现象。其缺点或不足是:权力分散,职责不明,从而导致行动迟缓,效率低下,而且难以考核优劣。
    二、集权制和分权制
    这是按照权力的集中程度来划分的。以此为标准,可以把领导体制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所谓集权制,就是指一切最后决定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下级必须完全遵照上级的指示或决定办事的领导体制。集权制的优点是: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力量集中,指挥方便,能够统筹兼顾。其缺陷或不足是:这种体制不能因地、因时制宜,不利于发展个性,下属的适应能力较差。
    所谓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已管辖的范围内,有独自决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权力范围内的事不得加以干涉的领导体制。分权制的优点在于:可以使下级独立自主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创造性,使整改组织充满活力。其缺陷或不足是:政令不统一,各方常常发生矛盾和冲突,难以协调,也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使全局利益受到损坏。
    三、层级制和职能制
    这是按照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以此为标准,可以把所有领导体制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
   层级制也称层次制、分级制或系统制,是指一个组织从纵向划分为若干层级,每一下属层级对上一层级负责,每一层级的领导范围完全相同,整个组织呈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结构,权力上呈上宽下窄的格局的领导体制。如我国行政系统中的国务院和省、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军队系统中的军、师、团、营、连等,就是这种体制的典型。层级制的优点是: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级分明,整齐划一,各级领导者业务性质大致相同,干部调动、升迁比较容易,同时有利于培养具有统筹安排、综合平衡能力的“通才”。层级制的缺点或不足是:层级过多容易造成领导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指挥不当。
   职能制也称机能制,是指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每一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行政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只是各部门所管辖的内容分工不同而已的领导体制。如我国国务院所设置的各部、委、办,省政府所设的各厅、局,部队团以上单位所设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精细,领导者各司其职,业务熟练,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培养精通各门业务的专家和提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其缺点或不足是:专业性过强,容易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政出多门,各别领导者缺乏全局观念等问题。
    四、完整制和分离制
    这是按下级所对应上级的数目来划分的。以此为标准,所有领导体制可以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完整制 ,是指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都统一接受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的指挥、控制和监督。完整制又称之为集约制或一元化领导。完整制的特点类似于一长制。其优点是:权力集中,易统筹规划,责任分明,可减少相互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其缺陷或不足是:权力高度集中易助长首长的独断专横,压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下属形成对上级的依赖。
    与其相对应,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不是集中接受同一位领导者或一个上级机关的指令、控制和监督。分离制的优点是:权力分散,容易防止个人专断和滥用职权。同时,还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其缺陷或不足是:分离制如果运用得不好,容易造成各部门、各单位、各地区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权力冲突,工作重复,内耗严重。
    上述四种类型的领导体制,各有利弊。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做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的选择,挑选出适合于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领导体制,并使之与相对应的具体体制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