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4章 领导效能与考评
第四节 领导效能的提升
一、影响领导效能提升的因素
影响领导效能提升的因素有很多,目前,学者们一致认可的因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的恰当与否。目标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正确性,而且相当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的恰当性。一个符合实际的、可实施的目标体系是有效进行领导的基础;
2、领导者的素质能力是否与任务相称;
3、相应的资源和条件是否具备。如宏观的政策环境以及微观的财政收入状况、下属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都会制约领导效能的发挥;
4、下属的潜力与能力是否被充分调动;
5、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二、提升领导效能的途径
(一)确立现实可行的目标
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可行,这是改善领导效能的第一步。所谓可行,是指领导者在制定目标时要符合实际,不能只凭空想,不具备实现的基础。首先,在目标的确立阶段。应当广泛听取各方面不同人土,包括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决第,确定最合理可行的方案。其次,目标的确定不应被视为一个静态不变的过程,而应结合环境因素的变化不断修正,以使主观目标及时适应变化的客观条件。惠普公司的绩效观(二)塑造共同的愿景
惠普公司,要求所有领导者不仅对自己的行动而且也要对自己取得的绩效负责。绩效就可以从公司高层领导源源不断地“流淌”到公司的各级领导。在公司的某个部门,惠普公司创造了一个名为“弥补领导力差距”的先例。在这个活动中,领导者必须对他们所必须获得的绩效进行关注。一组高级执行经理首先着重讨论了本部门的每位领导者所需要实现的绩效。在讨论了本部门业务的战略之后,领导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达成战略目标每个人所需实现的绩效上。为了确保绩效的清晰性和统一性,每位高层领导写下对于下面的问题的答案:为了使这个部门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取得什么样的绩效?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清晰统一的答案,他们也就不能有正确的绩效导向。确定了绩效之后,每个领导者所需要的知识和行为也就被规定而来。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之上,公司再进行投资,通过培训课程恶化培训经验来塑造更好地领导者。
资料来源:金延平:《领导学》,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第256页。
所谓组织的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这一共同意愿而奋斗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它能够创造巨大的凝聚力。愿景具有价值导向、行为约束、文化凝聚、精神激励四个方面的功能,一个组织一旦形成共同的愿景,并不断强化,就能不断增强合作工作的效益,从而有效地提升领导效能。
(三)改善领导者的能力素质
领导者的能力是保证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领导过程。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各种能力的集合,是具有多种功能、多个层次的综合体,一般来说应该包括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四)善于授权
一个组织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很多。作为领导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过问,这样会使其陷入琐细事务的汪洋大海之中,还会使得下属无所适从。要提高领导活动的效能,领导者必须善于分清并抓住主要问题,同时善于授权,将次要的问题和由他人来做会干得更好的问题交付他人。这样,一方面能够使领导者集中精力思考最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下属和成员的效能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然,在充分授权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必要的控制,确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及时把握事务的发展动向,以使事务的运转沿着领导者期待的方向进行。
(五)有效利用时间
时间的稀缺是领导者常常深切感受到的问题,领导者必须善于对自己的有限时间进行综合统筹,把它用在最主要的工作上。注意分清事情的主次,把握办不同事情的时机。领导者应当在最适宜的时刻办最应该办的事情,以争取更好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