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9章 领导素质
第三节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
一、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及其意义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序列的动态综合体。研究领导集体必须要关注其结构,因为结构是把各孤立要素变成一个系统,形成完整综合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结构,系统本身就不可能存在,系统效能也无从谈起。现代领导集体不仅要求有个体优势,而且还要有集体的最佳组合和搭配。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就是使领导集体的各成员的素质更科学、合理地匹配和组合。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领导效能。事物内部结构对事物的整体功能有决定性意义。结构合理,可以使各构成要素相互配合,形成大于各要素之和的正系统效应。反之,各构成要素就会相互冲突,形成小于各要素之和的负系统效应。
2、有利于形成“全才”集体。领导集体各成员通常都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素质机构合理的话,就可使成员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全才集体”。
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领导集体内部结构合理,有助于减少摩擦和内耗,使组织产生较强的内聚力,这样能保证目标的一致性,并能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二、领导集体结构优化的内容
(一)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在领导集体中各成员按年龄分布和组合的状况。通常情况下,领导集体应具备适当比例的不同年龄段的领导者组成的梯次年龄结构。不同年龄段的领导者因其阅历、经验的不同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发挥老中青各年龄段领导者的优势并进行优化组合,将极大的提高组织内部的工作成效。年长的领导者可以发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人生阅历帮助和指导年轻同志的工作,但容易保守。中青年领导者年富力强、充满干劲、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组织发展充满朝气。但是中青年领导者有时容易冲动,考虑问题片面,这就需要老同志的指导和帮助。
(二)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就是指领导成员的知识构成状况。在领导群体内部应当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体系。现代领导活动所面临的环境的复杂化、任务的多样化、分工的细致化要求,在领导群体内部充实大量的拥有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知识层次的领导成员,以满足新形势所带来的挑战。同时对于知识结构的调整应当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本条件。
(三)能力结构
在领导团队中会存在具备不同工作能力的个体。只有充分发挥领导者各自的工作能力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领导集体工作效能。在领导团体内部有的领导者善于决策,有的善于谋划,有的善于执行与落实,有的善于交流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和组建领导班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能力素质的领导者的最佳组合以为发挥其各自的能力提供机会和空间。
(四)性格、气质结构
领导班子工作效能的发挥还应当注意其内部各成员的性格和气质特点。由于领导者间性格和气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领导群体内部的团结和合作。有的人性格外向、敏锐、活泼,有的人沉稳、细致,这时就必须将具备不同性格气质特点的领导者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得他们既能互补又不至于对立。
要实现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首先应遵循互补性的基本要求,将具有不同特点的领导者组合配置,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同时领导群体结构的设计安排必须以有利于实现领导目标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一切工作必须以保持领导群体内部的团结、稳定,推动组织发展为目标,在保证组织内部充分竞争的同时高效的完成领导工作。
三、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原则
在领导集体结构优化方面,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互补充原则
即在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年龄、气质、知识以及智能结构等方面)优化的过程中,要从整体上分析,取长补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领袖的领导者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要注意以领袖人物的长短来确定需要补充的其他领导成员的相应的素质要求。
(二)整体效能原则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优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使领导集体提高整体效能。要保证领导集体的整体效能,首先要保证领导集体成员个体的素质。这是领导集体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其次就是要根据每个领导成员的情况,做到适才适用,使他们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三)自我调整原则
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领导环境也是如此。因此,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也应随着领导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每一位领导集体成员都应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充实自己,随时接受环境的挑战。当然,领导集体结构的调整不宜过于频繁,这样不仅不利于领导工作的开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整体的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