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1章 领导决策
第五节 科学决策的方法
    三、决策信息分析方法
    决策信息分析方法是通用的一般决策分析方法,是科学决策基本方法的更具体运用。如果说获得决策信息的方法是以调查为主的方法,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分析决策信息的方法正是以研究为主的方法。这个方法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以领导主体为首的决定层对决策变量的一种深入把握,同时也是决策因变量发生相应变化而较为妥当地转化为决策方案的一个关键过程。
    1.原因分析法
    这是确定决策问题产生原因的方法,也叫问题诊断法。它要求按照系统的原则对已掌握的问题和情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判断出原因的性质和类别,确定决策问题产生的可能、合理因和可行等原因,使领导主体决策的思维得以逼近并最终挖出决策问题的根源。这里所谓的原因分析实际上是要面对利益核心,同时决策层的利益背景、理论观点、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也会对这种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
    2.环境分析法
    环境分析法是综合把握决策环境的决策研究方法。它要求在收集大量的决策信息后,首先对决策环境做出整体的准确反应。这要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各不相同的大量信息,从中找到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发现决策问题所处的一个实际环境是一种什么状态,有什么性质和特点,对决策提供了什么样的要求、条件和约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决策才能比较切实可行。
    3.态势分析法
    这是一种决策初始的研究方法。它分为初态和趋势分析两种,要求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相关问题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直接的态势参考。这将使领导主体在此基础上拿定决心、确定目标,并直接形成决策方案的基本定位和基本倾向。它有两个部分组成:
    (1)初态分析:这是对已经收入决策信息库或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全部信息进行综合的、基本的分析,了解整个决策系统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势、特点与问题,探究其中存在的和潜在的种种困难、障碍、差距、风险、危机与挑战,做到对当前形势有一个初步而又准确的估计和判断,从而确保决策能够充分反映现实形势。
    (2)趋势分析:这是对决策系统及其周围的现实环境、特别是大环境(主要是国际环境)所显示出的种种发展基础和未来目标以及各种正在运动的信号、信息和动态进行预测、估计和探析,发现这些现实情况所显示出来的运动去向、潜在势能、发展前景、影响范围和结果、未来的种种可能性等等,并将这些发现综合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得出结论,说明在决策环境中存在的大走向、大趋势。这将直接给领导主体提供一系列关于大局的基本情况,使之在决策中不会走偏,不会有悖于大局。这里要避免简单、表面和绝对化,要防止主观偏执和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4.假设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一般进行科学研究都要先从事实开始,不断纵深探析,最后得出观点和结论;而这个方法却是先提出假设的观点和结论。而后对此进行举论证,最后得出假设是真是伪、想法可不可行的结论。这种方法的关键环节是提出假设,这个环节不仅要有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还要有正当的主观动机和尽量少的主观倾向,此外还有假设比较、汇集、综合等环节。这多适用于在决策目标确定和方案制订与论证阶段。
    5.类比分析法
    这是一种同类比较研究方法。它要求将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情况和决策事实放到一起对比,找到彼此之间的异同,得出同类决策所共同面临的基本问题和规律,从而为当前决策提供基于经验或实际的直接理论指导。它主要有直接、间接、模式和想像等类比形式,这适用于整个决策阶段。
    6.可行性分析法
    这是对基础和决策实施的把关诊断法,即对所确定的问题、目标和所拟订的方案能否被接受、良好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分析这些问题、目标和方案与现实基础的吻合程度,确保它们完全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尤其是群众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要从政治、法律、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它们规范、适度、合理和便于操作;这里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它们一旦被公布后,实施起来是否可能顺利成功。可行性分析法主要分三个阶段:①机会研究,即根据客观情况对拟订中的决策目标和方案进行随机的和粗略的估计。②初步可行性研究,即在粗略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审度、衡量和评价。③可行性研究,即做出最后的论证、确定。
    7.可靠性分析法
    这是对决策的质量、信度和效度的把关诊断法。它要求从内容上对决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针对、准确、有效、稳定、全面、权威和风险等特性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论证,防止和避免各种遗漏、歧义、潜在失误和缺乏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