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章 领导理论
第三节 现代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秦统一六国,目标专注,获得成功,但失于六国,同样失于专制。军事上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需是竞争时代,组织独立性的最好的注释――商业组织中,企业的目标虽然可以多元,但活命仍然是很多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问题是,什么是专制?什么是民主?企业家的领导风格中,能否把这二者对立统一的内化于自己的人格禀赋中?
    对于领导者,我们希望在引领队伍方面,让追随者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在聚集队伍的时候,他是思想发动机,是思想上的专制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能够毅然带着队伍,踏着同伴和对手的尸体,走过草地,这个时候,他是行动方面的专制者。但那么多管理学的著作都在说,管理要遵从人性,要以人为本,要民主。我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自小在农村里混迹,禾苗、黄牛、家犬,森林、河流、蛇虫,甚至于屋背后的坟地,都是很温馨的记忆。但军训的时候,第一次让我感知到纪律和精神力量的作用和价值;而华为五年时间的熏陶,让我认识到,不仅仅是军人,知识分子也可以组成一个个方队。或许,我这里对纪律与专制模糊了他的界限。     有些时候,永远不要被表象模糊了自己的眼睛,德鲁克说用管理取代专制。一个组织,如果在计划、沟通、授权、组织、指挥等方面的职能健全了,相应的控制色彩就会削弱。也许,这是德鲁克的用意所在。

    3、放任型领导。领导者极少运用权力影响下属,给下属以高度的独立性;领导者只是为下属提供信息资料但不作积极指示;工作进行几乎全依赖组织成员,各人自行负责,完全放任自流。

    卢因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领导类型对实现组织目标以及人际关系、成员心理等有不同的影响。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工作效率最低,只能依靠维持组织中的人际 交往,但不能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专制型领导通过严格管理能够实现工作目标,但组织成员之间没有责任感,情绪消极;民主型领导方式工作效率最高。领导者采 用民主工作方式,调动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在保证工作目标实现的同时,组织成员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在实际工作中,三种极端的领导风格并不常见,往往是多种 风格交融,根据具体环境进行选择。

   (二)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最早、最全面的领导行为理论实验来自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斯道戈蒂尔和沙特尔等人大量收集下属对领导行为的描述,最后归纳出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即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结构维度更加强调组织的需要,关怀维度则更重视人际关系。通过两个维度,他们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高关怀、低结构;高关怀、高结构;低关怀、低结构;低关怀、高结构。他们的结论是:高结构、高关怀都很高的领导人,其工作效率与领导有效性必然高。

   (三)领导方格理论
    在领导四分图的基础上,美国的布莱克和莫顿与1964年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提出了领导方格图。这是一张9等分的方格图,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在坐标图上由1到9划分为9个格作为标尺,整个方格共有81个小方格。每个方格表示“关心生产”和“关心人”这两个基本因素相结合的一种领导方式。在评价领导时,可以根据其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职工的关心程度,在图上寻找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他的领导行为类型。布莱克和莫顿在81个方格中,列出了五种基本类型的领导方式,并对每种领导方式的行为给以描述。

   (1.1)型:贫乏型领导。这种领导者对人对工作都不关心,他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这种最低能的管理只会导致失败。

   (1.9)型:俱乐部型领导。这类领导只关心人而不关心工作或生产,只对下属一味迁就,做老好人,所以也叫逍遥型领导。

   (9.1)型:任务第一型领导。这类领导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而不关心人,只准下属服从而不让其发挥才智和进取精神。

   (9.9)型:协调性领导。也叫战斗集体型。这种领导者既关心生产和工作也关心人,通过协调和综合各种活动,促进工作和生产的发展,鼓舞士气,使人和谐相处并发扬集体精神。

   (5.5)型:中间型领导。这种领导者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保持正常状态。安于现状,只求维持一般的工作效率与士气,不能促使下属发扬创造个新的精神。

    对这五种类型的领导,大多数研究者认为9.9型最好,其次是5.5型。这种用领导方格图来测定并告诫领导者要注意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是有借鉴意义的。

   (四)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
    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坦南鲍姆和沃伦·施米特于1958年首次提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有多种多样的风格,从以领导为中心的专制风格到以下属为中心的民主风格,中间根据领导者授予下属自由权的程度不同共有7种领导风格,即领导者做出决策、领导者推销决策、领导者提出计划并欢迎被领导者提出问题、领导者提出一个可以变更的临时性决策并交有关人员征求意见、领导者提出问题并征求意见、领导者将被领导者能决定的事准确地陈述并加以限制、决策权下放。上述7种领导风格中哪一个最为有用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领导者个性、被领导者、环境方面的权变因素。他们认为领导者不再是主要的或唯一的角色,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是组织环境中的管理因素,组织的运作不是只依靠领导者个人,而是需要所有组织成员参与,组织就像一个部门,它的权力和责任由更大的组织机构来授予。
    三、领导权变理论

    随着对领导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者开始重视情境的影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权变理论。由于权变理论重视情境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又称情境理论。

   (一)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第一个领导权变理论是由弗莱德·菲德勒提出的领导权变模型。其理论核心是:有效地群体绩效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一是情境下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二是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为此,领导者应首先“确定情境”和“确认领导风格”,然后进行二者的匹配,最后提出改进绩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