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4章 领导者
第二节 领导者的权力与职责
思考:孙武在练兵中主要运用的是什么权力,为什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对现代领导者的管理有哪些借鉴?(提示:可回答强制权使用的原则。)
(二)非职位权力
领导者除了职位权力还有非职位权力。非职位权力又称个人权力,是指与组织的职位无关的权力。也就是说,领导者非职位权力的获得不是依赖于他在组织中的职位,不是以社会的法律、组织规定为基础,无须外界授予,也没有正式的授权形式,仅仅来自于领导者本身的因素,权力的大小取决于领导人的品格、知识、才能等个人素质。非职位权力主要包括专长权和参考权。
1.专长权
专长,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研究某一领域,取得的颇具权威性的特长。这种权威是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而获得的。这种权威我们称之为专长权。
领导者要想使用专长权,首先他要向自己的下属展示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而且通过自身努力积累一定的政绩,这样就更能说服于人。其次领导者要努力维持这种专家性的权威,在自己不擅长领域,少说多听慎评论,同时要不断学习,及时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切忌固步自封。简单来说,专长权的大小取决与领导的受教育程度、求知欲望、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等等。领导者拥有的专长权越多,越容易赢得下属的尊敬和主动服从。
2.参考权
另一种常见的非职位权力是参考权,是领导者的一些特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属的过程。如领导者的行为指导下属的行为模式,领导者的态度影响下属的态度,领导者的处事风格引领者下属的处事风格,下属做事时不自觉地模仿领导者,将领导者当做自己的榜样。
参考权是基于下属对自己的领导者完全信赖,佩服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真心去和下属交流,及时掌握下属的想法和需求,切忌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把下属当做为自己工作的机器。
二、领导者的职责
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享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领导者的职责就是领导者为实现领导职能而应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做的工作,是领导者在履行职权的过程中所必须尽的义务。刘少奇曾经提出:领导者与领导机关的职责,就是要实行正确的领导,就是要正确地了解情况,正确地抓住中心,提出任务,解决问题,正确地动员与组织群众来实行自己的决定,正确地组织群众来审查自己决定实施的情形。这从根本上概括了领导者的职责的实质。
领导者的职责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遗余力地去实现组织目标。
(二)在领导范围内充分、正确、恰当地使用权力与权威,不能滥用。
(三)适当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能浪费或荒废。
(四)建立健全并积极维护组织乃至社会的的制度与法律。
(五)对组织乃至社会的信任和委托做出令它们满意的答复。
(六)接受组织乃至社会的监督与检查。
(七)成为清正廉洁、言行一致、品质高尚的实践者和楷模。当好组织的栋梁和轴心,保证组织崇尚真理和正义,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八)确保每个领导行为都有最充分、饱满的服务性质。
以上职责关乎领导者的人格、形象、权威、地位和作用,关乎领导者能否真正履行和完成领导职责,更关系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能否实现、公共事业能否做好、全体成员的利益能否真正得到实现和保护。【小案例】
2008年5月19日,都江堰市纪委向媒体通报该市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名领导干部抗灾不力给予撤职处分的通报:原市民政局的党组成员、副局长肖蓉、原市档案局正局级调研员李蜀予以免职、蒲阳镇原团结村支部书记刘定双就地免职。通报称,原都江堰市民政局的党组成员、副局长肖蓉,在灾情统计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及时、不科学统计,导致统计错误,负有领导责任,予以免职;原市档案局正局级调研员李蜀,在该市5月12日发生灾情后,一直到5月17日16时仍未到单位报到,其行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予以免职;原团结村支部书记刘定双在5.12抗震救灾工作中,反应迟缓,不及时积极履行职责,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不力,没有深入到农户中关心群众,却仍然经营自己的副食店,在群众中带来极坏影响,予以免职。
这次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是生命的灾难,更是对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大考。应该说,震灾当前,各级党组织和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以身作则,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奋战在抗灾第一线,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为抗灾救灾工作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这场考验共产党员党性和意志的战斗中,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对百姓的安危不顾,在抗震救灾中敷衍塞责、玩忽职守、推诿扯皮、失职渎职、临危退缩。对这类干部进行从快从严处理,严肃党纪政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良好环境,同时我们也应思考如何提高领导者的责任意识。
责任就是份内应该做的事情,而责任意识就是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有句话讲得好: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是的,人的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影响着生产的安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人的责任意识呢?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两大因素:内因和外因。
从外观上看,鹅卵石和鸭蛋很相似,但鸭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鸭子来,鹅卵石却不能呢?这是内因在起作用,但是,鸭蛋也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才能孵化成功,这就是外因的促进作用。人的行为也一样,人的思维在主导着人自身,他人和物也在影响着人。
林肯说:“智慧之火,加上点利益之油就会燃烧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