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3章 领导用人
第二节 选人用人的标准、原则、要义与方法
    领导者要想做到量才使用、职能相称、必须做到三点:①正确鉴别人才的类型、特点、层次;②按能力大小安排相应的职位;③发现职能不对应者,应果断调整,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各得其位,各尽其能。
    职、责、权是三位一体,互相统一的。担负一定的职务,就有一定的职责,同时行使一定的权力。在其位才能谋其政,而谋其政必须有其权,才能尽其责。这样,才能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如果,只分配其职务,既没有责,又没有权,就不可能做好工作,也不可能充分发挥才能。因此,合理使用人才,就要坚持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决不能只有职而无责、无权。
    3.层次授权
    领导者不可能只靠自己就能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做好;特别是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领导者可能远不如下属做得好。但是,高明的领导者却善于迈过授权、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来做好千头万绪的工作。
    这即说,授权是必要的。的确,在任何单位工作中,不仅有着各项重大任务,而且还有许多具体事务性工作。作为领导者,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总揽一切事务。这样就必须把许多工作交由下属办理。交给下属任务,必须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否则任务很难完成。于是,在授权中,出现了组织内部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从组织工作的整体性来说,必须统一决策、指挥和行动,需要集权。从领导者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来说,不可能事必躬亲,因而必然实行分权。分权弥补了集权的不足,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单位的内在活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但也可能损害单位工作的整体性。集权与分权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性质,集中体现在授权上。因此,所谓授权的艺术,就是在集权与分权的对立中把握二者的统一,使领导者能够做领导的事,下属能够做下属的事;使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授权不是交权,也不是“大权旁落”,而是授予下级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人员都能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领导者除了把握大的方向和原则外,对下级无需太多干预;如果事必躬亲,必然成为事务主义者。特别是高层次的领导者,其职能不是纠缠于具体的事务中,而是应组织、指挥、协调下属去办事、成事。
领导者在授权时应首先考虑单位或组织的规模:①单位规模越大,上层领导与基层工作距离越远,需要处理的各种事务就越多、越复杂。领导者就应把更多的权力分层授予熟悉情况的下属,授权范围应视领导者能够弄清问题并做出正确决策的范围而定;②要看单位或组织业务活动的性质。业务活动的专业性越强,领导者就应授予负责该项业务活动的下属以更大的权力,允许其在业务活动范围内做出决策。
    4.建立人才保护制度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不能允许发生人才浪费的现象。因此,就应该建立一个完整、配套的人才保护制度。对人才的保护应有六大系统,即鉴别、使用、监督、服务、教育和退休安置等系统。根据这六大系统建章立制,分层次建立人才的各种保护制度,对无端浪费人才者,要追究责任。
    同时,还要注意“潜人才”的开发。所谓“潜人才”,就是指具备成才的内在条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外部条件和机会,而尚未做出较大实际贡献的人。一切人才都有一个从潜人才成长为显人才的发展过程,而潜人才比显人才的数量更多。因此,人才开发,一方面要启用那些被公认的人才,做到量才使用;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大量潜人才迅速成长为显人才。许多人才的成长都是由于他们的创造才华尚无机会展现,还需要进一步获得继续发展的条件和机会。领导者要具备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有“识人才于未显之时”的慧眼,又能精心培养和大胆启用他们,才能使人才辈出而不会后继乏人。
    公平竞争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才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机会均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其重要的社会条件之一。领导者要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最好的机会。
    四、人才的选用方式

    1、考试制。
    用同一类问题测试不同应试者,从中比较出优劣高低,一般总是可以发现和选拔一批人才,同时,用公开、公正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有利于形成钻研业务、不断学习的企业文化。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对于人之德才,考试很难得出结论;同时,考试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往往难以相一致,知识有多少可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比较难测试出,尤其是在选拔管理岗位人才时,很多领导者感到“考得好的用不来”。因此要特别注意,测试的内容和所任用岗位要求要一致;测试内容除了要考核成员的业务知识外,还要全面考察被测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委任制。
    主要依靠组织领导层或人力资源部门的日常考察,由上级领导批准决定人选,过去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普遍采用。这种方法对于人才的德才考察相对较全面,如果领导者具有知人识人的“慧眼”,能秉公执事,选人的效率较高。实行这种方法,要求领导者的思想要端正,出于公心,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当然,由于委任制易出现极少数领导决定,可能出现一些人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不对事业负责的现象。为此,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将委任制与群众评议、民意测验、考试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