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程学习>>第13章 领导用人
第二节 选人用人的标准、原则、要义与方法
3、选举制。
这种方法能比较充分地反映群众意见,体现以人为本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更适合于选拔组织基层领导者或较低层次的管理人才。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能够很好地把对领导负责与对群众负责一致起来,有利于防止“两面派”人物掌权,可以在制度上防止出现重大的用人失误。不过,当员工的素质或觉悟不是很高、民主观念淡漠或者企业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用人文化时,容易使一些平庸的“老好人”钻空子。
4、聘任制。
可以登门聘请,也可以张榜招贤,还可以聘请主要负责人,然后由其“组阁”班子。聘任制有利于人才竞争,促进人才交流,有利于调整某些专业不对口、学用脱节的不合理情况,挖掘人才潜力。企业聘任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认真进行鉴定。许多企业在内部人才选拔时,更倾向于使用“竞聘制”,给每一位员工平等的晋升机会,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向上。
5、推荐制。
包括用组织推荐、员工推荐、专家推荐、原岗位领导推荐、自我推荐等,并与其他选拔方式结合的一种任人方法。他荐固然重要,自荐则更难得可贵。组织领导者应倡导他荐、鼓励自荐。自荐者较之他荐者的自信心更强,更有一种干一番事业的内在动力,这往往是推动公司发展的精神所在。领导者应破除世俗偏见和传统观念,大力鼓励人才自荐,为自荐者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制度保障,使更多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五、人才的选用方法
1.笔试法
笔试是通过文字描述、解答考卷问题来鉴别应考者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方法。笔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花费较少,一份内容相同的考卷,可以同时对大批应考人员进行考试,并且易于管理;考试评分的标准尺度客观统一,较好地防止和避免考试和评阅试卷中的主观随意性,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信性。笔试也有不少缺陷,如不易考察应考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有时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等。一般地说,选用较高层次的人,多用论文式考试;选用较低层次的人,多用短答式进行考试。
2.面试法
面试是要求应考者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口头回答主考人的提问和考试题目,以考察应考者是否具备拟任职位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和工作能力,观察应试者的仪表、性格以及机敏程度等。面试的优点是:考察内容比较广泛,方法比较灵活和易于发现应考者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应变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仪表、气质等方面的优缺点。面试的缺陷是:耗费人力、时间比较多,考试的规模也受到限制,评分易受主考人的思想、性格、情感的影响,难以做到完全公正。但是,由于人的应变能力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从发展趋势看,人才选用对面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加以完善。
3.操作式考试法
操作式考试要求应试者运用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拟任职位的要求进行实地操作表演,主考人据此判断应试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这种考试方法通常用于选用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如电脑操作员、会计人员等。由于实际操作考察的内容是该职位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因此,这种考试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借助于各种测量仪器和量表,来测定人的各种心理特点。其测验内容主要包括:
(1)智力测验:主要是测定个人的观察、理解、表达、应用、记忆、推理、判断和想像等能力。
(2)性向测验:主要是测验某个人适合于从事某种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能力,以鉴别和确定应试者从事的工作岗位或职业。
(3)兴趣测验:兴趣是指一个人主动经常地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某项工作,并愿意参与该种工作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测验就是对这种心理特征的测验。事实证明,一项工作如果由有兴趣从事此项工作的人担任,往往能导致创造性的成就。
(4)人格测验:这种测验除了测定个人的毅力、勤奋性、进取心、认真程度等人格因素外,还测定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个性特征,如合作、服从、宽容、领导等特性等。
心理测验法一般多用于选用特殊人才。在使用此法时,由于需要借助各种测量仪器和量表,因此要求主持考试的人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5)群众评议法群众评议法是通过走群众路线的办法来考察被任用者,评论其是否具备担任一定职务的资格。此法一般适用于选用领导干部。选用干部时听取群众的意见,有利于全面了解选用对象的情况。古人云:“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一个人的德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表现只有他周围的人及和他有联系的人才真正了解。因此,一个人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拥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明他具备担任一定职务的群众基础和能力。
群众评议法通常是由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向与被考察人有联系的有关人员,了解被考察人的德才情况。评议结束后整理出书面材料,作为选用依据之一。